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刘沛京:新常态下鸡民的养鸡之路

时间:2017-04-0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刘沛京 - 小 + 大

         蛋鸡养殖的规模和群体,随着时代变迁,时代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始壮大,每一代养鸡主流模式下,都有其时代发展的特色和需要,本人将整个养鸡的过程分五代,重点谈一下第四代养鸡过程和特点,个人之见,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代养鸡:在改革开放初期,蛋鸡养殖主体以20-30只为主导,这个阶段的养鸡,并未得到多数家庭足够重视,发展缓慢,家庭式散养,物资缺乏,营养品稀缺,鸡蛋基本换零用钱,补贴家用,不占家庭主要劳动力时间来经营,自然散养,品种有限,生产成绩低下。
        第二代养鸡:在九十年代初期,养殖规模以300-800只为主导,开始占用一部分家庭劳动力时间,养殖群体,由粗放式,小规模散养,到逐步开始尝试笼养,集约化养殖,由于受品种,饲养条件,饲料营养条件,疫病防控条件等限制,生产率相对低下,但收益相对还是不错,饲料成本低下,蛋价相对较高,但种源的不稳定性,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资金问题,思维意识等条件限制,蛋品销路等问题,不利于大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很少有大规模扩张的;
        第三代养鸡:2000年以后,特别是2016年以前,养殖规模在3000-5000只为主导,一般分2-3批次,逐步集约化养殖,养殖观念开始初步更新,养殖设备和房舍相对简单,饲养水平一般,生产过程相对粗放,这一代养殖场,自身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思维偏向保守。
        这期间,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样拉动了蛋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间几次行情的剧烈波动,导致小规模,大群体迅速崛起,以及资本的介入,大型规模养殖场的递增。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蛋鸡界虚繁发展之后,鸡蛋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开始显现,加之流感问题等被关注,造成流通和消费环节受阻,鸡蛋价格持续的低价位运行,特别是一些老养殖密集区,受疫病的侵扰,生产成本的上升,生产管理的不稳定性,导致这部分群体盈利能力大大下降,导致很多经营不善者,开始退出这个行业。
        加之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人们思维意识的提高,对蛋品安全质量的要求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开始治理养殖行业散乱,如果严格一刀切,影响面大,自由竞争,逐步过渡,优胜劣汰。那么,未来对于这一部分养殖群体,生存的空间会比较小;
        第四代养鸡:那么,现在要谈的,第四代养鸡应运而生,10000-50000只存栏的家庭农场模式,符合当前国情及现状,适度规模化,为什么是这个规模?
        首先谈一下收益:普通行情下,一只鸡的利润不会超过15元,也就是最后剩下一只老母鸡的钱,注意,这是500天的收益,接近一年半的时间,这是不算人工和设备房舍折旧等费用,如果加上这些费用,估计一只鸡10元的利润都不到,养得太少,利润不足以支持常规开销,养还不如打工。
        再谈一下人力等投入:夫妻两,房舍设备条件好一些的,一般管理2-3万只鸡是可以的,不吃力,也不费力,基本可满足,或者适度少雇人。
        再说一下这部分鸡民优势:1-5万只滚动发展起来的鸡民,多数房舍属于经济型,资金投入属于中等水平,房舍条件相对较好,管理水平较高,资金相对充裕一些,再加上多次行情波峰与波谷的洗礼,经验丰富,养殖所得的收入基本都投入到养殖房舍等配套设施上,只能继续往下养。
        经过市场的大量走访观察,养殖时间超过10年及以上的老鸡民,累积滚动发展,养殖经验丰富,且思维意识超前的,基本规模都发展到1-5万只区间内,这部分群体,是经历过多次行情周期波动洗留下的养殖精英部分,也是今后暂时一段时间内,养殖的主流群体。
        而新建鸡场,大部分也会在这个区间靠拢,小户扩建的,也在朝这个区间走,养太少,对于一般养殖场而言,利润确实有些低!
        真正完成以1-5万只为主导家庭农场式养殖规模,预计还需要5-7年内完成,存栏10000只以下基数较大,特别是5000只以下的,逐步退出,需要过程。

上一篇:郑长山:2017年蛋鸡业面临的新问题

下一篇:山东地区蛋鸡调研情况分享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