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羊病的临床诊疗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养羊的朋友自以为有多年养羊的经验,羊发病后一般自己购药治疗,但疗效大都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听病就防,见病用药 有的养殖户一听到当地近期发生了某类传染病,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马上给羊进行免疫接种。这样很可能会造成洁净饲养场的污染,将病菌带入饲养场,如布氏杆菌病等。如果本场无病,只要注意消毒,加强管理,注意引种隔离观察即可,不需不必要的防疫。 其一有的养殖户,当羊发生疾病后,只对致病因素进行治疗,忽视提高病羊的防御能力或抗损伤能力。很多人认为只要把饲养管理搞好羊就不会得病,这个也是错误的,传染病感染是不以羊的体质来决定,体质强壮可能感染晚一些或者感染率低一些,但最终还会发病,谁见过小反、羊痘体质强壮的不发病;有的传染病体质肥胖或者营养高的羊发病率高,如羊肠毒血症膘肥体壮羔羊容易发生。在临床上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既要消除致病因素,又要加强对病羊的护理和防疫,提高其特异性抵抗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二、对羊病一知半解,诊断不确切 有些养羊户对疾病认识一知半解。如,一见流鼻涕,就认为是肺炎;一见咳嗽、拉稀,就认为是小反;一看到下颌水肿就是肝片吸虫;剖开胸腔看到积液,就是胸膜肺炎……。殊不知,近些年来,随着环境的逐步恶化和病原体的不断变异进化,很多疾病的症状或病理变化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单一感染的疾病已很难再见到。养殖户还以老眼光看待新情况,不知道有很多的疾病都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在实际生产中,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病毒性和细菌性混合感染,如,小反与大肠杆菌病、肺炎球菌、支原体混合感染;细菌性混合感染,如巴氏杆菌与链球菌;细菌病与寄生虫病混合感染,羊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肝片吸虫与化脓性棒杖杆菌混合感染;由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在诊断上如果分不清主次,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为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一旦诊断错误,治疗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治疗不及时,贻误最佳时机 羊群发病后,大多数养殖户都不能在第一发病时间给予既对症状又求根本的治疗。如,当羊群精神稍差,大便有些不正常,吃草较慢时,他们还不知羊群已经发病,更不会投药治疗。等到出现死羊,而且死亡不断增加,羊群食欲大减时,才知道羊群已经染病。于是匆忙用药,但为时已晚,疗效自然不好。 养羊成本是个综合性概念,不仅仅是药费。也有少数养殖户在发现羊得病后,一味地惜本,为了节省几个药钱,购药时斤斤计较,认为药价越低越合算。事实上,无效的或效果差的药物才是最贵的。疗效好的药物,虽然贵些,但比无效或效差的药其实更划算。如果舍质求廉,定会贻误治疗,也不可能取得满意效果。 四、停药过早,造成病情反复 有的养殖户为了节约用药成本,用了一两天药,羊病情有所好转,就立即停止用药。结果过了几天病情再次加重,死羊反而增加,这是不巩固疗效,导致病情反复,甚至转为慢性病,要治愈疾病难度更大,因为重复用药往往产生抗药性。因此,在治疗中应遵循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疗程的规律进行治疗,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用1~2次药,以巩固疗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