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3-05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业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我国家禽福利现状 我国在家禽福利领域相对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包括在家禽福利科学方面的研究滞后、家禽福利评价标准缺失、相关法律不健全和对家禽福利认知度低等方面。 1.家禽养殖的福利标准较少。我国涉及畜禽生产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均涉及对动物的需求、防疫治疗、畜舍设备等福利问题的关注。这些法规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制定家禽生产中的保护立法提供了法律支撑。 2.家禽养殖的福利认知不足。家禽福利的认知取决于生产者、饲养管理技术人员、消费者和舆论对家禽福利的关注度,采取有效的福利措施是改善家禽福利的有效手段。畜牧兽医工作者应当提高自身对家禽福利的认知,作为家禽福利的主要研究者、应用和宣传者有责任增强对家禽福利的认识,充分认识改善家禽福利水平是提高家禽健康和生产水平的技术措施,是研制新型养殖设施设备和开展环境控制的评价依据,是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技术保证。 3.家禽养殖的福利研究滞后。在家禽生产实践中,环境应激普遍存在,也受到生产管理人员重视。但是,在应激源的控制方面却缺乏有效地认识和控制方式。家禽福利科学研究涉及生理、营养、神经内分泌、行为及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需要各学科研究团队的协同攻关。 4.家禽养殖的福利技术缺乏。集约化家禽养殖模式中注重追求经济利益,降低饲养成本,把家禽当作“生产机器”,从而忽略了家禽的生物学需求,导致一系列的应激问题,造成抵抗力下降,环境易感性增加,严重影响其生产力和健康水平。迫使人们大量使用抗生素来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以控制家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此以往,造成病原微生物抗药性提高,形成了抗生素滥用和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提高的恶性循环怪圈。使得禽产品品质下降,药物残留问题突出,食品安全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涌现,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二、家禽福利评价体系 家禽福利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禽和消费者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家禽的饲养、运输、屠宰环节的福利、健康和管理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有科学依据,又要可用于生产实践。每个指标的选择都是人为根据评价目标而设定,因此,在家禽福利的评价体系中,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共存,只能通过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尽量做到客观评价。 1.体系概述。家禽福利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福利较低的生产系统,其既无法满足家禽的生理和行为要求,也会给家禽带来疾患和痛苦,进而影响生产性能和禽产品品质。评价饲养阶段家禽福利好坏的指标包括:饲料、饮水、鸡舍环境、疾病诊疗、损伤、自然行为表达、精神状态、人鸡关系等方面,而屠宰环节家禽福利状态的决定因素有宰前处置、屠宰设备、有效击晕和放血方法等。 (1)评价指标。判定家禽福利优劣的指标主要有疾病、损伤、行为和生理指标等。多年来国际通用的做法是利用生理和行为指标评价家禽的福利状况,这两类指标非常有用。但利用行为指标评价时结果带有一定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使用生理指标评价时收集数据则需要非常小心,以免测定过程造成二次应激,导致结果不准确。受伤和患病的家禽福利要比健康的家禽差,影响程度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因此也可以从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角度评价家禽福利。 一是疾病。疾病会导致家禽的福利低下,有些疾病甚至引起家禽死亡,所以评价家禽疾病的方法对家禽福利研究特别重要。疾病的重要性不但取决于疾病的发生率或死亡率,还取决于疾病的持续时间和患病家禽体验的疼痛或不适宜的程度。当评价饲养阶段家禽福利时,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在考虑舍饲环境与家禽福利的关系时,与生产相关的疾病对家禽福利的影响较大,主要的疾病有腿病、关节病、肾病、生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在每种病例中,对疾病的严重性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再结合该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对家禽福利进行评价。 二是生理指标。家禽的生理指标如体温、呼吸频率、血液代谢指标(血糖、尿酸、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抗体水平和激素水平(如皮质酮等)能够部分地反映出机体生理与代谢状态。 三是行为指标。家禽行为是最容易观察到的家禽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目前,有很多行为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家禽福利。通常可以采用偏爱性测试、厌恶测试、限制行为表现测试等方法,测量家禽为满足某种需求付出努力的程度、对厌恶刺激的反应程度以及环境受限时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偏爱性测定需要给予家禽充分的自由,但试验结果只能提供福利问题的相对信息和试验信息的相对结果。直接针对家禽特定福利问题开展偏爱性测定是非常有用方法,如雏鸡选择与机体适宜温度相吻合的环境,但在某些情况下,家禽可能不表现出任何反应。 |
上一篇:我国蛋鸡产业的生态系统与融合发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