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2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倒奶事件余波未了。近日,奶农向媒体曝光,之所以他们的奶,奶企不愿意收了,因为从去年开始,奶企大量从国外进口奶粉,然后加水冲制,形成乳制品进行售卖。此事一经曝光,消费者纷纷表示不能接受乳制品由奶粉冲泡的现实,甚至很多人认为商家在“售假”。事实果真如此? “你喝到的乳制品,很多由奶粉冲泡”,这是真的 1、部分奶农把倒奶归咎于“乳企用奶粉勾兑制奶,所以少收我们的鲜奶” 奶农倒奶事件,大有在全国蔓延之势。可见,这不是某地、某乳企的问题,而是一种结构性的供给过剩。而对于这种过剩,有媒体分析是因为“喝奶的人少了”,把供给不平衡指向需求层面;而部分奶农则把矛头指向了乳企,更有奶农向媒体爆料,将奶粉兑水,然后加到各种乳制品中,已经是行业中公开的秘密,“所以他们(乳企)不收我们的奶,都去进口奶粉了!你们喝的都是复原乳”。 奶牛现在已经成为部分奶农的沉重负担 所谓复原乳,就是用奶粉冲出来的、和牛奶浓度一样的奶。一般7至8斤牛奶能浓缩成一斤奶粉,反过来奶粉加7至8倍的水,就“复原”成牛奶了。家里买奶粉冲着喝,其实就是喝复原乳。 单纯地从商业角度来看,没办法去指责乳企,因为乳企和散户奶农之间,没有稳定的合同。散户奶农就是处于一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 2、用奶粉勾兑制奶,确实有普遍性 “原来他们一直在帮我们泡奶粉啊!”这是很多消费者,在得知他们购买的乳制品由奶粉冲泡时的第一反应。这种反应,有点少见多怪。一直以来,乳制品部分或全部由奶粉冲水勾兑,广泛存在。比如台湾企业味全的全线产品,所用原料都是复原乳而非鲜奶,这一点在商品商标上,标示得清清楚楚。 对于乳企这样做的动机,倒是很好理解。进口奶粉从去年初的5万/吨降至目前的2.5万/吨,按照1吨奶粉兑8吨水计算(行规),每吨复原乳(奶粉兑水后的乳制品)的成本仅为3100元/吨,而鲜奶的成本最低也要4500元/吨左右,这1400元/吨的差价,对于要把控制成本作为首要任务的企业,是非常难放弃的。 根据海关的数据,2014年1至6月,我国进口奶粉68.12万吨,同比增加75.08%。这些进口奶粉,除去本身就是拿来当作奶粉销售的外,其余全部被乳企买去,作为复原乳的原料。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专业人士估算,2014年全年,一共有100万吨进口奶粉被乳企买去,加水勾兑共生产了近1000万吨的牛奶制品,占市场上牛奶制品的三分之一。 由奶粉冲兑制奶,并不如你想得那么可怕 1、国内的政策,本身就允许部分乳制品使用复原奶 复原奶在国内的使用,虽然有限制,但并非一刀切地禁止。根据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明确限制使用复原奶的,只有巴氏杀菌乳,而灭菌乳、酸牛乳的生产中,都可以使用奶粉冲兑,只是须“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 国产某款乳酸菌饮料,就已经明确标明含有复原乳和所占比例 所谓“巴氏杀菌乳”,可以通俗地理解成鲜牛奶。那么,国内的鲜牛奶究竟是不是由奶粉冲兑的呢?目前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畜牧系教研室主任魏荣禄之口,他认为“国内超六成的液态奶系奶粉冲兑”。 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在业内遭到了普遍的质疑。首先,目前没有公开曝光一起乳企用奶粉冲兑鲜牛奶的案例,如果真如魏荣禄所说“超六成”,这种“静默”很难解释;其二,液态奶的外延很广,不仅仅是鲜牛奶,而只要不是鲜牛奶,对使用奶粉的行为就没有限制。 但是,对于可以使用奶粉进行冲兑的乳制品,国内的一些企业,很多只完成了政策要求的一半,比如奶企两巨头的乳酸菌产品,均标注采用的是脱脂乳粉,但未标明所占的含量。 综合上述局面,如果真有人发现奶企用奶粉冲兑制成鲜牛奶,需要拿出证据,相关监管部门不能对这种违规行为坐视不管;而可以使用奶粉冲兑的乳制品,奶企应该严格地标明所占的百分比,而不仅仅告知还有复原奶。 2、从营养角度看,复原奶和鲜奶并无差别 很多人认为不该在乳制品中使用奶粉,是从营养的角度出发的,认为奶粉的营养比不上鲜奶。不仅民众这样认为,一些专业人士也持此观点,如乳业专家王丁棉就告诉媒体,由液态奶制成乳粉的过程需要经过两到三次提温脱水,而由乳粉再制成复原乳的时候,还得再重新加水、加温和消毒,数次提温必定会造营养成分的流失,而这些往往却是乳企刻意隐藏的信息。 |
上一篇:论持久战:论中国奶业发展出路
下一篇:内蒙古奶业又崛起一颗新秀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