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减毒活疫苗“普遍使用”,但PRRS的控制不仅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反而越来越复杂,PRRSV毒株的多样性不断加剧。我国PRRSV毒株多样化也趋势加重,新毒株将层出不穷。 一、高致病性毒株(HP-PRRSV)现在仍是猪场的优势流行毒株,在中国目前主要是这四个情况: 1.危害大,引发疫情; 2.流行数年之后,其致病性和毒力仍未明显降低。 3.临床疫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4.疫情总体平稳,呈散发,中、小型猪场与散养户多发。 二、HP-PRRSV的带毒与亚临床感染现象有: 1.阳性猪场母猪带毒与排毒,成为猪场的主要传染来源; 2.后备种猪、生长育肥猪带毒; 3.垂直传播——所产仔猪感染、发病; 4.母猪产房排毒造成哺乳仔猪感染、发病; 5.病毒在猪场传播造成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感染和发病。 猪场多个毒株共存:野毒株,疫苗毒株,重组毒株(野毒间的重组毒株、疫苗毒株和野毒株的重组毒株),疫苗毒株演化而来的毒株在猪场共同存在,造成这个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从多个猪场引种,不能保证每个猪场引种疫病的净化完全,而导致多种毒株的混合。另一方面是因为普遍、高频度使用活疫苗,产生对抗性,发展出新的毒株。 三、猪蓝耳病防控中的误区:不重视生物安全,过分依赖疫苗;猪场缺乏对猪群PRRSV感染的监测与评估,盲目使用活疫苗。 四、猪蓝耳病减毒活疫苗使用的误区:盲目、过度、长时间使用减毒活疫苗;活疫苗的强制、普遍、高频度免疫;同一个猪场使用两种(不同毒株)以上的活疫苗;随意更换不同毒株的疫苗。 活疫苗的过度使用导致猪蓝耳病临床的复杂性加剧,难以区分发病猪群是疫苗免疫引起的还是由野毒感染引起的。HP-PRRSV减毒活疫苗使用后的问题已突显,许多猪场的蓝耳病已由“疫苗毒”所致,而非野毒感染。疫苗免疫不能阻止PRRSV感染,可降低野毒的传播和临床发病。此外,减毒活疫苗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并可通过精液(公猪)和口腔分泌物传播给阴性猪。 三、重点防控高致病性PRRSV,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由稳定控制到净化。控制和净化需要从三个方面思考:生物安全、免疫管理、净化。 (一)种猪场的生物安全 1、猪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引入PRRSV新毒株。对猪需要闭群管理、引种监测,避免引入带毒种猪;猪人员要注意隔离、注意接触猪前洗澡、更换衣服、鞋;运输工具、车辆、物品等物料需要注意清洗和消毒。 2、做好猪场内部生物安全措施,降低或阻断PRRSV在猪场的循环和传播,注意这几个方面的传播。猪与猪之间传播;猪场人员、猪场设备、器械、注射针头、猪场运输猪工具的传播;人工授精的传播,公猪精液受到PRRSV污染;蚊、虫等的传播。 (二)种猪场的免疫管理 PRRS不同类型种猪场的控制措施 PRRS阴性种猪场不用活疫苗 阳性/稳定种猪场不用活疫苗 阳性/不稳定种猪场适当使用活疫苗 疫情发生种猪场使用活疫苗、合理的免疫程序 1、PRRS阴性种猪场: a.不用疫苗; b.做好生物安全措施、严防PRRSV的传入; c.引种严格监测与检疫,禁止引入阳性猪(抗体阳性、病毒阳性); d.定期对猪场进行监测、保持阴性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