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利、温海霞、刘文科 (河北省蛋鸡体系经济与发展团队) 河北省是蛋鸡养殖大省,起步较早,曾经多年名列全国第一,目前养殖规模和产量仍然在国内名列前茅,但近几年出现了递减的趋势。河北蛋鸡养殖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制约因素都是导致蛋鸡产业滑坡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河北蛋鸡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量。所谓的转型就是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实现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养殖,提质增量就是转型后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增加产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使蛋鸡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1、河北蛋鸡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回顾河北省的蛋鸡养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萌芽期。这一时期内由大户带动,农民相互效仿,禽蛋市场遍布各县市,养鸡业快速发展,出现了养鸡专业乡、专业村,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粪污横流,臭气熏天,疫病增加。第二个阶段是2000-2005年蛋鸡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初期。这一时期养鸡技术相对先进,管理进一步规范,一些小、散户退出,养鸡专业乡、村逐步消失,养殖大户扩容增量,规模养殖场在各地兴起。第三个阶段是2005-2010年蛋鸡标准化生产的快速推进期。该期间市场波动剧烈,疫病形势严峻,很多养鸡户纷纷退出养殖行业。同时国家在各地推行畜禽无害化场建设,带动了蛋鸡标准化规模化的进程,养鸡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合作社、养鸡协会应运而生,规模化养殖比例逐年提高。第四个阶段是从2011年初开始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创建。近年来,河北省蛋鸡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期,原来“小群体、大规模、低投入、低产出、低成本、低价格”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与之代替的是蛋鸡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和产业化。密闭鸡舍、湿帘降温、纵向通风、机械化饲喂和传送带清粪等先进设施设备得以应用,改善养殖环境,提升鸡蛋品质,改变经营模式,已被蛋鸡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认可。 2、河北蛋鸡产业现状 2.1规模养殖比例偏低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项目的推动下,蛋鸡的标准化规模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河北实际调研情况看,养殖历史较长的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区蛋鸡养殖主体仍是养殖户,在农田养殖仍是主要养殖模式。河北省的蛋鸡养殖规模大多集中集中在1万只以内,据河北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蛋鸡存栏1万只以下的养殖场蛋鸡存栏占总存栏量的76.41%,5000只以下的占55.07,。从投资规模和比较效益来看,存栏规模仍然偏小,规模养殖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2.2设施设备简陋 现有养殖户鸡舍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建起的砖混结构的鸡舍,这种小规模家庭副业式鸡舍光线昏暗,夏天不利于通风降温,冬天不利于防寒,防暑保暖效果差。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人工集蛋方式所占比例降低,自动集蛋方式所占比例上升,5万只以下规模集蛋方式以手工为主,占到96.07%。5万只以下规模人工喂料仍是主要形式,整体达98.46%,但所占比例随养殖规模扩大呈下降趋势,5万只以上规模以机械喂料为主。虽然有的养殖户禽舍经过简单改造,添加了自动喂料机和刮粪机等设备降低了劳动强度,但脏乱差的饲养环境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无法保障蛋鸡优良生产性能的发挥,也不利于疾病防控,更不能保证鸡蛋品质。 2.3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就业结构多元化、务工工资普遍上涨,饲料主要原料玉米、豆粕价格上扬,水电、燃煤等能源成本的上升,设施设备价格的升高和疫苗兽药费用的增加,以及运输费用的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蛋鸡生产成本一路攀升,致使养殖利润空间一再受压缩水。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鸡蛋价格震荡起伏、波动较大,多数养殖企业效益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