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2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摘要: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主要由病猪及带毒猪造成传染,该病毒毒力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该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病,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十分必要。 关键词:蓝耳病;病毒;带毒猪;繁殖障碍;预防 一.病原: PRRS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为圆形有囊膜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不能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O型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高温、酸碱度敏感。在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常用消毒对该病毒有效。PRRSV基因型:根据基因的变异程度,将PRRSV分为2个不同的地理群或基因型: 欧洲基因型(简称A群):以欧洲原型病毒LV株为代表。 美洲基因型(简称B群):以美国原型病毒ATCC VR-2332株为代表。 两种基因型之间的基因序列和抗原性差异较大。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感染猪和康复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猪在康复后3个月内可持续排毒。病毒可通过鼻、眼分泌物、胎儿、母猪的分泌物(乳汁等)及公猪的精液排出(吾际舟 2007)。 2.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母子间传播,通过胎盘先天感染。 水平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或通过公猪的精液经生殖道在同群猪间进行。 3.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猪对PRRSV均具有易感性。野鸭在实验条件下对PRRSV有易感性,在感染后5~24天可以从粪便排毒但自身不发病,可能为本病的贮存宿主。 三.临诊症状: 潜伏期存在较大差异,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一月龄仔猪表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死亡率升高。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张青娴,王克领 2008)。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畸形,精液带毒。 2、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刘鹏,孙刚 2007)。 3、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 四.病理变化: 本病的病理变化不太明显,外观偶尔可见个别母猪被毛粗乱,耳、外阴和腹部发绀,真皮内形成色斑、水肿和坏死。剖检母猪可见肺水肿、肾盂肾炎和膀胱炎。主要为弥散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在感染后48h、60h、72h解剖猪,可见腹膜、肾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和肌肉等部位发生水肿、肺水肿。流产胎儿的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黄党池,李雷 2008)。 |
上一篇:全面提升动物防疫规范化管理水平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