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禽业艰难之路:健康养殖生态链问题

时间:2014-02-0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2013年,我国畜牧产业整体固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了同仁绝对不想看到的诸如“猪景”不佳、“鸡业”受损、奶源“缺货”、“牛羊肉”价格飞涨等问题。本来不想看到的、甚至没有想到的却实实在在地在产业实践中深深地领悟到、体会到、甚至在困惑中艰难地经历到、体验到了。今天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但其共性根源之一不能回避——健康养殖。客观地讲,健康养殖困扰着整个2013年,在2014年,甚至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产业发展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要解决这个问题十分困难,不仅需要业界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甚至全社会的参与,从影响畜禽健康养殖的“全生物链条”上共同挖掘“正能量”,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多年来,业界认为,我国家禽产业与其他畜牧产业相比,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产业链相对完整、产业体系相对完善。但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我国家禽业所遇到的生物安全风险“发酵”对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使家禽业演变为生物安全最不稳定的产业,凸显出健康养殖对家禽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静思后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搞了这么多年的兽医防控体系建设,动员了那么多技术力量,投入了那么多财力、人力、物力,研制出那么多种类新兽药、新疫苗,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兽医用药、免疫程序和“理想化”的措施,甚至对同一种疾病从剂量上强化免疫、重复免疫,并且还配合营养、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却还是总体效果不良?为什么动物疾病会越来越复杂?为什么健康养殖的成本越来越大?谁是存在这些问题的“推手”?对此,笔者试图通过透析2013年家禽产业的发展轨迹而得到启示,为挖掘健康养殖关键问题和今后采取对应措施提供依据。
  一 启示一:2013年家禽产业“错位”——在健康养殖问题凸显的背景下,“抱着”市场走,养鸡也会“差钱”
  多年来,我们认为家禽产业总体是以“市场”为导向而发展。但是,2013年,家禽业是被市场深深“遗忘”的一年:产业没有跟着市场走,而是由“人感染禽流感”事件的“发酵”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牵着走”。同仁可以预测鸡蛋的市场供需,但绝对预测不了“突发事件+媒体的轰炸”效应导致哪一天老百姓突然“闭嘴”不吃鸡蛋,我们也不可能堵着鸡屁股等老百姓哪一天吃鸡蛋了再生产。这样,由生物安全及其负效应诱发的“消费抑制”与家禽产业经济规律的冲突,使我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2013年家禽产业的盘点词应为“错位年”。主要表现特征为:
  1 养殖预期收益的“错位”——预期“不差钱”,但确实“差了钱”
  2012年末,业界同仁普遍认为2013年应该是产业经营“不差钱”的年份,但苦心劳作最终还是真正“差了钱”、甚至还是“差了不少钱”。例如:多年来蛋鸡产业波动形成的一般规律为3年1个周期,并且每个周期一般为1年低、2年高(或程度不等的“高”)的特点:2003~2005年、2006~2008年、2009~2011年即表现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进入2012年产业亦按常规进入另一个周期的起始低谷年,自然到2013年应该是逐渐恢复的盈利年,但突如其来的人感染H7H9流感事件对产业的常态化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生产效益还未明显恢复就被打压下来。尽管同仁异口同声地呼吁那是“人”的问题,不是“鸡”的问题,但产业发展还是由此打上了重重的“一结”,没有再跟着市场走,而是在“是鸡不是鸡但从鸡下手最容易”的氛围中“跑”偏了路。时至今日,这个“结”的负效应仍然没有消退,因为“人感染禽流感”的“雨”还在下,产业经营“泥泞”的路我们还得继续走。这种由“人疾病风险”“牵”着产业走的趋势在2014年还能走多远,延续多久,谁也无法肯定。我们目前仅仅能看到的讯号是:由媒体的“轰炸”所带来的发酵负效应肯定要比2013年小得多。这样,2013年后半年形成的产业空挡期2014年必然会显现,但显现的程度如何,似乎用经济规律来评估可能还底气不足。这里,我们还必须喊的是:H7N9禽流感问题在鸡群中至今没有,“禽”不能用“鸡”来替换。禽有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而人养的鸡主要是在笼里关的。再者说,鸡之所以叫鸡是因为它能“为人民服务”,而绝大多数禽则是构成大生物链的一类物种,不是用来“为人民服务”而生存的。另外,H7N9禽流感之所以不能嫁祸于“鸡”的根本原因是它不符合一般“鸡”流感的流行规律,而符合人流感的流行规律:养鸡集中的农村地区没有或几乎很少有人感染,而几乎不养鸡的地区、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现感染的人相对较多。据研究,人类所有流感病毒的溯源都可能与动物有关,流感病毒一旦进入大的生态圈就无法说明是谁感染谁的问题。如果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仍然误导为鸡的问题,不仅可能误导了该疾病的“错位”防控方略,而且即便是宰完了所有鸡也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当前我国蛋鸡生产形势与未来发展方向

下一篇:把握家禽业舆情引导风向标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