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0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尽管中国可能是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但鸡肉并非中国消费者的最爱。不过,随着消费者口味的改变以及业界投资的增加,中国的家禽生产与鸡肉消费有望强势增长。 Mark Clements 迫于饲料高价,劳动力市场吃紧,中国养鸡场的经营环境正变得愈发艰难。不过,未来数年中国的家禽生产与鸡肉消费有望增长。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家禽生产国,占全球总量的18%,但猪肉仍是中国消费者的首选。在过去15年,中国禽肉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为 3.9%,快于牛肉、羊肉和猪肉。这种趋势有望继续维持下去,据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题为《中国家禽能否撼动猪肉地位?》的报告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家禽易于养殖,且便于家庭烹饪。 禽肉类型 中国的禽肉市场由肉鸡、淘汰蛋鸡和水禽3种类型组成,它们分别占50%、20%和30%的市场份额。 单就肉鸡而言,其分类还可进一步细化。肉鸡有两种类型,一种源于地方鸡种,被称为黄羽肉鸡;另一种来自进口鸡种,被称作白羽肉鸡。白羽肉鸡的市场份额一直都在增长,目前约为51%,这种趋势有望继续维持下去。 家禽消费模式变化 中国对于家禽的消费需求存在地区差异,相比南方,北方对于家禽类型的偏嗜程度较低,白羽肉鸡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在南方地区,黄羽肉鸡仍是消费者的首选;不过,得益于工厂食堂和学校,白羽肉鸡的消费需求正在增长。荷兰合作银行认为,即使是在南方,黄羽肉鸡的受宠程度也终将会下降;它将成为一种高端产品,而非大众消费品。 尽管人们认为禽肉比猪肉、牛肉和羊肉更健康,但在食品安全方面,它也存在问题。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动物蛋白源不是鸡肉,而是猪肉,鸡肉通常被视为猪肉的替代品。 一直以来,中国的猪肉生产都非常成功。对中、高收入阶层而言,其市场几近饱和。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本土市场的猪肉消费增长只可能来自低收入群体和加工产品。 迄今为止,中国禽肉与禽肉产品尚未达到相同水平的普及率,这意味着市场仍有增长空间。此外,年轻一代对禽肉非常认可,这是禽肉消费预计增长的另一原因。故此,禽肉有望逐渐抢占猪肉的市场份额。 上市 禽肉在零售市场、餐饮业、团体机构和深加工企业都有供应,但只有来自快餐店的需求才是中国家禽业发展壮大的持续驱动力。 中国快餐店发展迅速,其中肯德基(KFC)和麦当劳(McDonald)是最为重要的两大餐饮连锁机构。截至2011年12月,其旗下拥有的分店数量已经分别达到4000家和1500家。无论是在西式快餐店还是在中式快餐店,禽肉都是菜单上的主品。快餐店主要推动白羽肉鸡的消费需求,不过未来这种推动力究竟还有多少值得商榷。发生于2012年的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了中国快餐店的发展,其推动力可能已是强弩之末。 据悉,影响家禽生产的另一重要因素可能来自冷冻与深加工产品零售市场。目前,在超市和菜市场,可供选择的家禽产品非常有限,大多数为散装或非品牌产品。迄今为止,家禽冷冻产品尚未被广泛接受。 市场困境 中国的生产价格较往年提高,在2012年大部分时间里,收益率都是负数。成本增长主要源于饲料高价,人工费用增加。在过去5年,劳动力成本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而生产者一直无法将其转移给消费者。 疾病也是制约养禽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回望2003年,在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H5N1禽流感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对禽肉避之不及。自此以后,禽流感和其它疫病连番肆虐养禽业。在某些规模化养殖场内,死亡率一直高达10%。中国家禽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采取恰当的疫病防控举措非常必要。 最近几年,无论是数量还是数额,中国在家禽产品的对外贸易方面一直都处于逆差状态。尽管中国的进口数量正在下降,但由于一些家禽产品在其它国家被视作“副产品”,而中国则是这些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因此中国正好能与世界其它地区互补,而其进口数量也有望继续增长。 最近几年,中国的出口贸易一直比较稳定。其中,74%的产品销往香港。不过,由于本土市场的投入成本增加,中国家禽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正在变弱。此外,人民币汇率的提高也正使得出口逐渐丧失吸引力。 家禽生产方式 在家禽业内,相比其它生产方式,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它已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且,通过改善生产力和引入新技术,它能提高效率。这通常被视作是一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各地区也支持建立这种模式。可是,它预计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因为它对土地、资金和管理知识的要求很高。 契约式养殖(“公司+农户”)是中国家禽生产的主导模式,一个合同养殖户一年通常可养3万只肉鸡。这种经营模式的生产能力仍有提高空间,某些养殖场的产量有望增长两倍。 |
上一篇:专家谈饲养土鸡的策略
下一篇:国内鸡蛋产业发展空间调查研究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