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中医理论在猪病防控中的启示与应用

时间:2013-01-2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蓝耳病、高热症”防控反思:
  1、在防控方向上,用药应该卫护机体的本气即脾肾阳气,选用健脾利湿、温煦肾阳、固本托邪类的中药(该病初期应以“温运脾阳、祛湿散寒”为主,可用“理中汤”、“藿香正气散”、“三仁汤”等;后期应以“固本托邪、温阳利水”为主,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等)、保肝护肾调理胃肠道类的功能性添加剂,而不应该是苦寒攻伐类的抗生素或中药以免损伤机体自身阳气——即抗御外邪的抗病力。事实上,猪群发“高热病”被人为治死的十之八九,放养野外反自愈者甚多---说明了医源性损伤机体阳气的程度有多么严重?!也正说明了由于认识偏差导致的“人祸大于天灾”;
  2、在防控时机上,应该“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立足于“后天之本”的脾胃调理促进,同时疏肝利胆,“见肝病当先实脾”,使肝脾和合“以后天养先天”,才能事半功倍;
  3、在管理上,应该高度重视季节性与环境性“湿寒邪”对机体阳气的危害;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苦寒药损伤机体阳气,使外邪随机体本气虚损化虚化寒酿成悲剧;把好饲料原料安全关,注意规避复合霉菌毒素慢性中毒“底色病”;同时应高度重视适度的阳光、运动、粗饲等对猪群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及小环境温控、湿控的重要性。
  三、中医理论在“口蹄疫”防控中的启示与应用
  “口蹄疫”主要表现在:病猪跛行,采食困难,口蹄部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糜烂,蹄部变黑,蹄甲脱落,经精心照料防控继发感染多能康复,康复后一般都能抗野毒再次感染;心肌炎诱发的突然死亡,多以新生奶猪为主,凡突发死亡猪只口蹄部水泡及溃烂一般难以见到;但2010年后临床表现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点发状复发性感染伤中大猪为主,不分季节(“暖冬倒春寒”及温差较大“风寒湿邪”较盛天气发病较为严重),同群以点发状为主有发病有不发病的,经观察统计部分猪只到出栏为止可反复感染3-5遍之多,水泡未出或未破猪只一旦打针应激容易引起死亡。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开窍于口”说明口蹄部病症变化对应了机体内在“脾脏”功能变化;“暖冬倒春寒”及温差较大“风寒湿邪”较盛天气发病较为严重,“冬不封藏春必病温”,说明了机体内在脾的湿热受外在“风寒邪”侵袭束缚,更兼“肝木克脾土”,脾的运化受制,使机体本气自病无法有效托邪从肌表、二阴排出体外,郁而化热,热邪或从口蹄部“脾之开窍”发出排毒,甚或热毒攻心诱发心肌炎而亡;“火(心)生(脾)土”,“子(脾土)病犯母(心火)”。说明了脾的湿热无出路,最易累及母脏——心脏,造成心脏疾病。
  “口蹄疫”防控反思:据人医统计,心脏病人多发于过度高兴“喜则心气散”;聚餐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鱼大肉等“脾不堪重负运化失常” ;以及午夜子时“一阳初生阴气正盛”之时。这正给了人类防控口蹄疫心肌炎以借鉴与智慧。
  1、在防控方向上,对于病原容易变异且临症变化较大的重大疫病,我们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也不能过度依赖疫苗免疫(疫苗多对稳定不易变的病原效果较好,而对于多毒株易变的病原交叉保护性就要大打折扣了)。而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尤其要“以猪为本”做好管理与保健,用药着重点应该放在调理机体的“脾与肝”上面,“知肝病当先实脾”,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应视情况不同选用疏肝健脾、健脾利湿、解表利尿--“开鬼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如“逍遥散”、“健脾散”、“大青龙汤”或“复方丹参片”等)、保肝护肾调理胃肠道类的功能性添加剂,而不应该误用苦寒攻伐类的抗生素或中药以免损伤机体自身正气(阳气)。
  2、在防控时机上,应该立足于“治未病”密切关注猪群肝脾功能及其代谢物变化,做到“眼睛明亮红润干净、粪便消化充分松软成形”,应避免“见病防治”、胡乱用药、随意打针造成病情恶化;
  3、在管理上,应该高度重视“天人合一”季节天气变化对猪群的影响,做好猪群状况及其代谢物的观察、分析、预警与及时干预保健工作,重新认识环境温控、湿控对猪群防御“风寒湿邪”及一切外感伏邪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预防肉鸡腹水综合征的营养与饲养技术

下一篇:为什么禽类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病?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