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规模种猪场猪瘟抗体监测及效果分析

时间:2012-04-2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3 讨论
    3.1 种猪群的健康是规模化猪场稳定生产的前提,而猪场猪瘟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丘惠深[1]认为,我国连年注射疫苗仍不断发生猪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疫苗而在于母猪带毒,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感染在一个猪场反复、交替进行的恶性循环链。王琴[2]提出对猪群猪瘟抗体水平监测至关重要,通过抗体水平的监测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才能对猪瘟的预防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尤其是对种猪及后备种猪的抗体水平进行监测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猪瘟的防控过程中,保证种猪群有一个较高而且整齐的猪瘟抗体水平,对整个猪场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3.2 目前,猪瘟抗体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中和试验(SN)、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是公认的标准方法,因为中和抗体水平能够直接反映猪只对猪瘟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但病毒中和试验需要进行细胞培养和病毒增殖,耗时较长,且对试验技术人员要求较高,不适合临床大规模样品的检测。IHA虽然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但其稳定性不高,试验结果判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ELISA 是国际贸易所采用的3种检测方法之一(另外两种为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和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本试验采用的Herdchek猪瘟抗体ELISA 试剂盒以阻断ELISA为原理,采用的单抗是针对猪瘟病毒E2蛋白,其抗体与中和抗体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3,可有效评估猪群抵抗力[3]。且ELISA 操作简便,仪器读数可减少人为误差,适合于猪群猪瘟抗体水平的群体评估。
    3.3 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调查的5个不同规模猪场种猪猪瘟群体免疫合格率不容乐观,总合格率仅为83.95%(2045/2436),未达到涂长春[4]提出的要避免猪瘟发生,猪瘟群体免疫保护率至少要达到85%的标准。杨铭芬等[5]对广西12个规模猪场的检测结果显示,母猪抗体合格率高达93.41%(298/319),公猪抗体合格率也达到87.96%(73/83)。修金生等[6]检测福建省10个不同规模养猪场的种猪血清抗体,结果显示,种猪群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8.11%(4055/4602)。与之相比,本次调查结果明显偏低。应及时对免疫不合格的猪只进行补免, 并坚决淘汰补免后抗体仍不合格的猪只。抗体离散度是衡量猪群免疫后抗体水平均匀度和整齐度的判定指标,种猪群的猪瘟抗体离散度一般要求在20%以下,商品猪可放宽到25%。本次调查的5个猪场种猪猪瘟抗体离散度均较高,最低的D 场也达到33.02%,C场竟高达37.92%,说明猪群个体间猪瘟抗体水平差异较大,存在发生猪瘟的潜在可能性。
    3.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A、B、D、E 场之间,以及农村小规模猪场和大型规模猪场之间存在一个规律:猪瘟群体免疫合格率与抗体离散度成反比关系, 群体免疫合格率高,则抗体离散度低;反之,群体免疫合格率低,则抗体离散度高。结果表明,猪瘟群体免疫合格率和抗体离散度两个指标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猪场猪瘟抗体的免疫效果。但是猪瘟群体免疫合格率、抗体离散度与猪瘟野毒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研究报道,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5 综合分析猪场免疫情况调查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发现猪场使用的疫苗种类和采用的免疫程序与免疫效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说明只要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脾淋苗和细胞苗都能够产生好的免疫效果,而同一个免疫程序在不同的猪场也有不一样的免疫效果,关键是要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根据定期的抗体监测结果不断进行调整。A场的免疫剂量为5头份/次,但免疫效果却是5个规模场中最差的,这是否与免疫麻痹有关,或感染了猪瘟野毒及其他免疫抑制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6 大型规模猪场由于管理水平较先进,有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有些猪场还建有自己的诊断实验室,可以对猪群猪瘟抗体水平进行定期监测,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其猪瘟的群体免疫合格率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90%以上),抗体离散度应控制在20%以内。但本次调查的2个大规模猪场种猪猪瘟抗体平均免疫合格率仅84.53%,抗体离散度高达33.33%,与理想的抗体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相反,3个农村中小规模猪场的平均抗体合格率仅比大型规模猪场低约3个百分点,远高于农业部规定的群体免疫合格率达到70%的标准。说明农村中小规模猪场越来越重视猪瘟的预防,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在不断增强,国家制定的猪瘟强制免疫政策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采制畜禽血清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下一篇:2005~2010年石家庄市布病疫情监测情况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