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叫余劼,在他的养殖场里,每天都会有像这样收鸭蛋的场景。余劼最关心的就是蛋的数量是不是能供应得上。 余劼每天可以卖掉将近200万个蛋,这样的规模在福建省首屈一指,就算在全国蛋品行业,也可以排到前三位。 在余劼看来,他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可没那么一帆风顺,其中经历了三次相当大的风险。余劼在每一次陷入困境的时候,都可以迅速逆转,在困境中寻找到向前发展的机会。余劼究竟遇到了哪些困境?又是什么让他在最艰难的时刻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1995年,余劼在农贸市场上发现了一个商机。他看到咸鸭蛋的销量非常好,另外,余劼了解到生产咸鸭蛋的企业大多实力较弱。余劼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创业机会。那时候他刚刚大学毕业没几年,自己创业势单力薄,于是他找到了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商量合作的事情。 四个年轻人凑了50万元,一起做起了蛋制品生意。腌制咸鸭蛋是民间传统的手艺,程序非常简单。 除了用水缸,像这样在鸭蛋外面裹上一层掺好盐的泥巴,也是一个腌制咸鸭蛋的方法。两种方法都很简单。生产容易,市场又很大,余劼对生意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很快,余劼就发现这个生意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他的咸鸭蛋年销售额只能达到将近一百万元,仅仅是预期的10%。扣除前期投入和经营成本,余劼一算账,最后还要亏损十来万元。 余劼的产品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在坚持了两年之后,另外三个人纷纷带着自己的股金退出。没有帮手,没有稳定的销路,资金又是所剩无几,创业刚刚开始就遭遇困境,但是余劼却不想就此放弃。 在国内,每家蛋制品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销售渠道,经销商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新来的企业想要得到订单相当困难,出口国外也会遇到和内销类似的困难,想取得一点进展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然而,就在1997年,余劼想出一个别人都没有做过的办法,就是凭借着这个办法,让他在出口方面实现了突破,并且在两三个月之内,就把销售额提高了整整十倍。 余劼想到那个办法之后,马上找到了工厂里负责生产的王善华,吩咐他从那一刻开始,不用再把鸭蛋腌在大水缸里面了。 王善华从来没有这样腌过鸭蛋,但因为是余劼吩咐的,他只能按老板的意思去做。刚刚过了没两天,余劼又做出了一个让王善华感觉更加疯狂的举动,那就是他要把刚刚才腌了两天的鸭蛋拿出去卖掉。 别人卖咸鸭蛋,余劼卖新鲜的鸭蛋加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原因还要从福州深水码头上的货船说起。这里的货船大多要进行远洋运输,装上货之后启航,快的要十几天,慢的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目的地。余劼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创意。 这个产品从这里拉到美国,时间差不多是一个月,那为什么不能把它放在路上来腌呢?新鲜的鸭蛋我们加上盐,加上5克左右的盐,在路上运一个月的时间,到美国也就变成咸鸭蛋了。 余劼就是把咸鸭蛋的腌制过程从车间搬到了远洋运输的集装箱里面。这样一来,客户拿到手的是刚刚腌好的鸭蛋,品质比起腌好之后再出厂的鸭蛋要好得多。 余劼的方法非常简单,但却是相当有效,客户满意,订单数量一下子涨到了一千万元。同时,余劼的这个方法使每一批鸭蛋都节省了一个月左右的库存成本。余劼靠着这个方法开始赢利,并且利润增长率达到70%以上。 在当时,福建省的蛋制品公司有二十来家,大多数公司销售额都在一两百万元左右,余劼的销售额一下子冲到了一千万元,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人人都想知道他的秘密在哪里。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同行就都知道了余劼的做法,而后也都开始纷纷效仿。余劼没有了差异化的优势,之前的困境又重新摆在了面前。然而,这时候,余劼对于秘密被公开并没有太失落。 2000年左右,余劼又一次找到了新的机会,他发现那时候国内蛋制品的销售渠道正在发生改变。 超市和原有的农产品批发相比有很多优势,在当时,蛋制品公司几乎都停留在农产品批发的渠道上面。 趁着其他人还没转向的时候,迅速与超市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就能抢占先机。当时与超市合作并不复杂,成本也不高。 从出口到内销,余劼总是能先人一步。到2005年,年销售额又翻了十倍,达到一亿元。 余劼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经商才华,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在余劼的生活中,和蛋有关系的内容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