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2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2.水禽疾病快速诊断检测技术落后,药物使用混乱 水禽养殖企业普遍反映,水禽疾病不仅缺乏快速诊断技术,而且用于水禽疾病预防的疫苗少,且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可供我国水禽业使用的疫苗种类非常有限,目前只有禽流感疫苗、鸭瘟疫苗和小鹅瘟疫苗共三种疫苗。番鸭细小病毒病、鹅副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疫苗(血清1型)和番鸭呼肠弧病毒病虽然研制成功,但有待于商品化。尽管生产中也有一些没有批文的相应灭活疫苗在使用,但此类疫苗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加上疫苗抗原的血清型与养殖生产中流行的血清型往往有差异,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同时,水禽业缺乏快速有效的临床诊断技术,适合于基层使用的检测技术更是缺乏。在水禽生产中,养殖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各地基层兽医多依靠肉眼和以往的经验进行水禽疾病的诊断,虽然某些疾病真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据此可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但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同时,由于水禽疾病难以确诊及疾病防治缺少相应专用性疫苗,导致水禽养殖盲目用药现象也时有出现。 养殖技术 饲养方式落后,多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调研发现,我国水禽集约化养殖与分散养殖两种方式并存,且小规模农户分散养殖占有较大比例。这其中,蛋鸭和鹅养殖主要采用水域放牧饲养或半放牧饲养,集约化程度低,放牧对周边水域污染严重。而肉鸭主要采用大棚养殖方式进行饲养,养殖设备设施落后,饲养环境脏、乱、差,饲养密度大,饲料转化效率低,极易导致传染病暴发。 饲料与营养 1.水禽饲料配制技术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调研发现,国内外缺乏对水禽的生理变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系统研究;鸭鹅专用饲料生产能力明显不足;水禽饲料生产多根据经验或引用肉鸡、蛋鸡标准,或参考国外标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 2.水禽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尚未开展,造成饲料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水禽常规饲料原料代谢能、氨基酸消化率的数据缺乏。水禽饲料配方设计缺乏相应的饲养标准,而且饲料能量、可消化氨基酸的数据完全参考鸡的数据计算出来。 产品深加工 1.小型加工厂、作坊式企业多,工业化程度低 从事板鸭、酱鸭、蛋品加工生产的私人作坊很多,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鸭鹅熟制品,80%都是家庭作坊和小企业生产的,手工操作。国内鸭鹅加工企业数量虽然多,但大多数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偏小,资本实力不足,技术力量不强,带动力弱,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不高。 2.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我国传统水禽肉制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但影响了产品形象,更危害消费者健康。大多企业只注重对原料进行质量安全检验,而且检验的主要是外形,只有部分企业对终产品进行检验。在从原料收购、加工、包装、运输、流通、销售全程进行质量监控的企业极少。 产业经济规模 我国水禽产业布局、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经营状况、市场发展与需求等不明确,使产业数据来源不可靠,可信度低。导致市场波动频率加快,生产者的风险加大,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建立起国家水禽产业经济信息平台。 |
上一篇:番鸭产业技术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
下一篇:入世十年我国家禽业的变迁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