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2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截至2011年7月底,全国平均每头生猪盈利约仍在600元以上。但在目前较高的盈利水平下,有关猪农恐惧补栏的消息却经常见诸报端。华鑫证券在研报进一步指出,从对湖南、湖北两个生猪养殖大省以及一些生猪养殖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在生猪养殖盈利性较高的形势下,补栏主体开始出现明显分化:近几个月散户基本处于观望状态,部分散户甚至退出了市场,而补栏者多为规模企业。 规模企业大举扩张 意欲延长甚或占有全产业链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告诉笔者,2006年到2010年间,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散户对猪肉价格的"追涨杀跌",才形成了著名的"猪周期"。散户面对高猪价和养猪的高盈利表现的如此冷静,这是极不寻常的现象,甚至可以说这在生猪养殖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行业过往的规律正在被颠覆。 在规模企业积极补栏的同时,国内涉足养猪的大型农牧公司如新五丰、雏鹰农牧等都在加速扩大生猪饲养养殖规模。后者近期表示拟在三门峡投资40亿元建设100万头生态养猪项目。同时,不仅规模养猪企业补栏积极性要比散户高得多,原先处于猪肉养殖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纷纷大手笔进军养猪业。 2010年6月,原本处于生猪产业链下游的中粮集团宣布与日本肉类巨头三菱公司共同投资15亿美元用于饲养生猪、肉鸡以及肉类加工,预计在2015年实现每年生猪产量在1000万至1500万头;7月15日,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未来5年内,在辽宁投资50个亿,做1亿只鸡,1亿只鸭,300万头猪的产业链;唐人神与美国威特先育种公司联合成立种猪基因研究中心,未来目标是达到年产生猪总量1千万头;泰国正大集团在山东投资的年50万头生猪的猪场正在建设当中。 8月15日,安邦咨询农业行业研究员李国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生猪养猪业行业集中度低的现状以及散户的退出,为资本的进入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原先处于生猪养殖产业链上下游的大型企业大举介入生猪养殖,2011年上半年以来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是其催化因素,但看好行业的前景以及通过延伸产业链来规避经营风险的战略考虑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拥有全产业链的企业可以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之前对利润进行转移,有效地规避猪肉价格波动、上下游挤压等风险;另外,瘦肉精事件重创了双汇等肉制品企业,保障原材料的安全性是食品加工企业进入到生猪养殖行业的一大动力;世界四大粮油集团之一的ADM集团今年6月宣布将在天津新设一家饲料预混料工厂,此举间接地证明了其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前景的看好",李国霖进一步表示。 而关于散户观望及退出的原因,8月15日,中华粮网猪肉行业分析师张智先在电话采访中告诉媒体,在经历过2006-2010年中期猪价的一轮上涨和下跌周期以后,散户很清楚高猪价下所隐藏的巨大风险,这是他们不敢补栏的重要原因。散户以及小规模养猪场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在面对猪价波动和疾病疫情威胁时,会更倾向于采取宰杀母猪以减少亏损的短期行为。散户由于之前的亏损退出、观望或是由于养猪盈利相对于打工优势越来越弱化从而转向其他行业,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 "随着资本的挺进,生猪养殖行业的生态将有所改变。规模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强,对于短期盈亏看的比较轻,他们的大举介入有助于解决"猪周期"引发的诸多问题。"张智先进一步表示。 养殖集中度不断提高 出现大型产业集团是大势所趋 目前,中国生猪养殖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的总共占全国年生猪出栏量的23%左右,养殖规模在10000头以上的总共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5%左右。中国70%以上的生猪是有散养户供应的,而在美国,排名前20位的企业的生猪养殖量就占到了总供应量的70%以上。美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规模偏小的单个养殖场占主导的第一阶段;大企业通过与小企业签订生产合同的行业整合阶段;出现横跨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食品加工的大型集团的第三阶段。"参考对比美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路径以及对比目前规模企业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互相渗透的现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甚至出现向ADM一样横跨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食品加工的大型产业集团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李国霖表示。 |
上一篇:未来十年家禽养殖业将面临的挑战
下一篇:农户肉鸡养殖的随意性及对策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