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时间:2010-12-2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2.4 肉牛规模化饲养体系尚未形成。 国外先进的肉牛生产体系包括种牛、带犊母牛、架子牛、育肥牛饲养、屠宰分割、物流配送、超市消费等产业链环节的有效组织与协调。与猪鸡的规模化经营方式不同,目前我国肉牛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分散饲养、非定点屠宰和集贸市场销售占主导的方式,无法形成规模化的肉牛生产体系。根据我们在山东省济宁市的调查,在母牛饲养户中,饲养5头以下的户占65 %以上,饲养 5 头至10头的户占28 %,10头以上的户只占5 %。山东省临沂市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1444 处,其中饲养规模达到50头以上的养殖户160个,占11 %,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只有1个。
    2.5 饲料涨价的影响。2006年以来,肉牛饲养所需的玉米、棉籽粕、秸秆等饲料资源涨价速度很快。 2007年11月,山东省玉米、棉籽饼、麸皮的价格分别比1月份上涨了16 %、38 %、30 %,甚至干玉米秸秆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 %。据山东希森三和集团测算,2007年山东省育肥牛每天的饲料成本比 2006 年同期平均上涨了22 %。饲料价格的上涨抵消了肉牛饲养的效益,其中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省以粮食和秸秆饲养肉牛的成本更高,饲养母牛已经无利可图。
    2.6牛肉消费市场未形成优质优价的机制。 生产牛肉的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生产猪鸡产品,这就决定了生产相同数量和等级的牛肉成本要显著高于猪鸡产品。在法国,市场牛肉价格通常是等量猪肉价格的3 - 10倍。但是,我国市场牛肉价格与猪肉相差无几,甚至有时还低于猪肉。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牛肉胴体分级标准以及实施牛肉优质优价机制来保证。
    2.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了饲料资源短缺。 过去几年我国农牧区广泛开展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少地区推广果树村、大棚蔬菜村,实行黄牛圈养的禁牧措施,使得原本以廉价的牧草养殖犊牛和架子牛的农牧民只能放弃养牛而转向其他行业。
    2.8 部分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 随着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家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他们辛辛苦苦饲养 2年或3年的肉牛,通常会成为盗牛贼的对象。在山东、河南和安徽省的许多地区,目前农村养牛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与肉牛被盗情况有直接关系。
    3 关于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肉牛业所出现的“牛荒”虽然各地略有差异,但全国的趋势是一样的。牛荒是继猪肉涨价之后,我国畜产品市场出现的又一值得注意的动向。肉牛存栏减少和牛肉涨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来势凶猛。与猪肉涨价一样,牛肉涨价关系到千家万户,国家和各级政府自然不能不重视。但是,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牛荒。首先,牛荒的出现是必然的。我国肉牛业刚刚从役牛中脱胎出来,将役牛变成肉牛,法国用了 40 多年时间,美国用了30多年时间。我国肉牛业才刚刚起步,肉牛的数量和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所以,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去振兴我国新兴的肉牛产业。其次,肉牛存栏数的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与生猪存栏量的恢复不同,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即可奏效,而肉牛存栏量的恢复,至少需要8到10年时间。最后,牛荒并不可怕。只要措施对路,技术到位,当前的牛荒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具体建议如下:
    3.1 理性看待牛荒。 当前的牛荒不只是发生在中国,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2006年底以来,由于美国农民出售玉米生产燃油酒精可以获得政府补贴,导致饲料玉米价格上涨,加上 2007年4月东部地区发生的连续暴风袭击,使得牛群存栏减少 10% 以上;受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欧盟各国 2007年肉牛屠宰数量较 2006 年下降了6 %以上。同样由于持续干旱等原因,近两年来古巴肉牛存栏量下降了30 %以上;受燃油、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影响,2007年阿根廷牛肉批发价格比2006年上涨了12 %,零售价格上涨了 15 %。因此,只有理性看待我国发生的牛荒,认真分析牛荒的原因,才能找出解决牛荒的对策。
    3.2 政府主管部门启动紧急干预机制。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包括:(1) 补贴繁殖母牛饲养:由于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繁殖母牛,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尽早制订良种母牛补贴计划,直补到户,连续补贴三年。(2) 出台资金和保险优惠政策:政府出台对肉牛养殖户的贷款倾斜和肉牛保险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肉牛养殖。(3)建立肉牛业风险基金:借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通行做法,从每头屠宰肉牛中提取少量费用作为基金,由专门机构(如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集中管理,用于肉牛产业的政策和技术研究、牛肉消费引导和市场宣传等开支。
    3.3 解决牛荒的暂时技术对策。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和出台《屠宰肉牛技术规范》,强制实施限宰犊牛和优良繁殖母牛。同时,积极向奶牛业要牛源,包括,利用奶公犊育肥、头胎青年奶牛用肉牛配种生产肉牛、充分利用淘汰奶牛育肥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3.4 建立肉牛产业化经营的长效机制。 法国著名肉牛学家路易·德·纳维勒 (Louis de Neuville) 教授有句名言:“肉牛业是把农民留在土地上的事业”。让更多的青年农民走产业化经营之路致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山东省乐陵市云红街道办事处闫家村147户农民有70户饲养肉牛。2000年全村肉牛存栏量不足100头,而2006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到240头和270头,母牛数量也逐年增加。他们的经验是建立肉牛养殖小区,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将玉米秸秆集中起来加工成青贮饲料饲喂肉牛,既净化了环境,又解决了肉牛饲养的粗饲料供应问题。牛粪干燥后出售给双孢菇种植户,实现了生态养殖。这项事业已经吸引了不少进城务工的农民返乡养牛致富。
    3.5 加强肉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应当建立专门的肉牛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开展肉牛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在肉牛品种、饲养饲料、屠宰分割、疫病防治、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形成一系列肉牛行业标准,并培养一批懂得肉牛业运行规则的专门人才和技术能手。当前特别要加强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技术和30月龄以下肉牛出栏的饲养技术研究,因为学术界已经证明疯牛病多发生在30月龄以上的牛群,而且实施肉牛追溯系统是保证市场30月龄肉牛屠宰的最佳技术手段。

上一篇: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及展望

下一篇:肉牛养殖下滑的原因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