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及发展策略

时间:2010-08-0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肉牛育种技术体系不完善,限制了肉牛业的持续发展 肉牛品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肉牛品种的选育必须依靠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该体系最基本的元素为遗传评估系统、数据收集系统、性能测定站等。这些基本要素在我国均不完善,尤其是数据收集系统和性能测定站的建立在国内尚属空白,同时也没有建立起数据收集标准。发达国家每一个品种协会的育种数据库就有几百万条记录,而我国多数肉牛繁育场的记录不完善,性能测定站更是空白,在这样的技术体系基础上讲现代育种几乎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可能选育出优良种牛。即使有优良遗传基础的种牛,也没有足够直接的证据说明其优异性。
  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国家通过对奶牛养殖、猪、家禽业及其育种的强力支持,使得我国奶牛业、养猪业和家禽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相比之下,对肉牛养殖和育种的投入和扶持就显得微乎其微。虽然对黄牛保种和育种在科研上有一些投入,但与真正的肉牛育种所需要的支持力度相比还远远不够。
    加强肉牛遗传改良体系的建议
  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协商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大良种工程项目规模,增加重点投资用于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改扩建肉牛良种场、扩繁场、资源场以及种公牛站,提高良种培育与供种能力,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
  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育种技术体系建设 合理规划,对已有基础的重点区域和品种选育加大投入力度,采用边育种、边开发的策略,开展我国黄牛育种技术创新和技术研究,制定并执行系统的、长期的、高效的育种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建立肉牛性能测定站即育种合作组织,以“科研单位+公牛站+育种场+规模养殖户”为基本模式,加快新品种培育进程。
  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加强各级家畜改良站的建设,整合现有肉牛良种推广、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场保种、农业科技信息入户等项目资金,加大对育种和肉牛养殖,特别是母牛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根据地域和经济特点,推广肉用品种和乳肉兼用品种,提高母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逐步扩大育种群规模,使育种、母牛养殖及整个产业链条进入全赢的良性循环。
  利用种质资源优势,提高肉牛种业市场竞争力 肉牛良种是现代肉牛业决定性的基础,是肉牛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占畜牧业增产技术进步作用总贡献份额的40%,在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肉牛产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肉牛良种是引进国外专门化肉牛品种的杂交一代、二代杂种牛。到现在为止,几乎引进了世界上所有的优良肉牛品种,导致国内市场种牛品种多、乱、杂,质量低劣,代次混乱,整个肉牛种业陷入“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恶性循环。黄牛是我国的特色资源,鲁西黄牛、秦川黄牛、南阳黄牛、延边牛被誉为我国四大良种黄牛。特点是肉质细嫩鲜美、肉味浓厚,是优质肉用牛的选育基础。历史上我国黄牛以役用为主,后躯不发达,产肉率低、泌乳量低,生长速度慢,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肉用性能选育,肉的品质规格往往差异较大,优质高档肉产量少,造成发展肉牛生产的规模效益与专门化的国外肉牛品种差异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选育水平不高,我国各黄牛品种群体内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好的个体生长育肥速度可与国外牛相媲美,如1983年承担对日本出口秦川牛的育肥,日增重高达950克;1974年~1980年对南阳牛的育肥,日增重高者达1034克,平均813克。鲁西牛在不加选择情况下,育肥日增重平均达720克,而差的个体育肥增重速度还不到200克,说明我国的黄牛品种虽然综合生产力不高,但品种内并不缺少优秀遗传基因,仍具备选育成优质高产肉牛品种的内在种质基础。对我国良种黄牛应进行系统的选育提高,保持其肉质好、大理石花纹好、抗逆性强的特点,突破黄牛生长速度慢,泌乳量低的缺点,培育新品系;充分利用地方牛种资源,根据不同市场需求,以引种与自主培育相结合,走联合育种的道路,培育不同经济类型肉牛新品种,逐步转向我国自主育种为主;切实解决畜禽良种中“引进-退化-再引进”的循环局面。这对提高我国肉牛自我制种、供种能力,扭转肉用种牛依赖进口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黄牛全面走向国际肉牛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肉牛业严重下滑的局面。
  建立种公牛质量监管长效机制 种群选育是提高群体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的根本措施,而性能测定又是种群选育提高的必要内容。纵观发达国家肉牛发展历程,一些主要品种都有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极大地提高了种牛选择的准确性和牛群改良速度。国内对肉牛种群选育的必要基础性工作几乎属于空白,在广泛实施人工授精的情况下,种公牛的质量直接影响改良效果。推行性能测定制度,进行后裔测定,建立联合育种数据库,建立种公牛的市场准入标准是提高牛群改良速度的唯一有效途径。

上一篇:肉牛养殖要注意防范风险

下一篇:山西奶牛业做大做强的思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