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0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我国肉牛遗传改良体系现状 牛种资源丰富 据品种资源调查及2001年“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我国黄牛有69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52个,培育品种5个,引入品种12个,是世界上牛品种最多的国家。黄牛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3000米的地方。根据产地、体型大小和品种特征,我国黄牛品种分为三大类:中原黄牛、北方黄牛和南方黄牛。中原黄牛主要有陕西秦川牛、河南南阳牛、山东鲁西牛、山西晋南牛、山东滨州渤海黑牛等8个品种;北方黄牛主要有吉林延边牛、内蒙古高原蒙古牛、辽宁复州牛、新疆哈萨克牛以及新疆褐牛等;南方牛主要有浙江温岭高峰牛、安徽皖南牛、湖北大别山牛等14个品种。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以北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吉林和辽宁等中原地区的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被誉为我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是作为杂交母本生产肉牛的主要品种,我国牛肉总量的80%都来自这些牛同国外品种的杂交牛。我国的黄牛过去基本上只作役用,因此大多数品种达不到国际肉用牛的性能要求,但它是我国家牛的基础,正逐步向肉用方向改良。同时,我国优良黄牛品种肉用性能较为突出,如大理石花纹好、屠宰率和净肉率高等特点,值得在育种和生产中强化利用。 遗传改良体系得到发展 我国现有种公牛站47个,种肉牛场88家,种公牛存栏2724头,种肉牛(包括兼用牛)存栏13354头,这是我国肉牛育种群体的基础。在多年的黄牛改良过程中,大面积应用了人工授精技术,并培养了一支较强的黄牛改良技术队伍。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批牛资源保护场,部分更新了基础设施,并建立了动物种质保存利用中心,为下一步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引进了一批国外优良品种 我国引入牛品种比较多,如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海福特牛、皮埃蒙特牛等大约28个优良肉牛品种和兼用牛品种。 肉牛育种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内多家科研教学单位在肉牛育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了一些深入研究。在牛育种方面,目前已获得一批先进技术成果,育成了中国西门塔尔牛、夏南牛等新品种。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基本能够满足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的需求。掌握了一些国际先进技术,如开放核心群育种技术、BLUP育种值评估技术、肉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并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实用标记、超声波活体测膘技术、胚胎克隆和MOET育种技术体系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肉牛育种值评估等。在相关课题的研究中,凝练了一支技术和理论过硬的研究队伍。 肉牛遗传改良体系存在的问题 肉牛繁育体系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地区肉牛群体具备供种能力,大部分还是处在引进公牛改良当地牛的水平上,绝大多数省份都具备种公牛站和杂交改良群体,但没有相应品种的育种群,更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使肉牛业发展没有后劲。另外,肉牛良种化程度低,特别是一些地方优良品种开发利用不够。优质后备公牛不足,尤其是基层良种推广机构和设施不够,使得人工授精等实用技术在一些地方普及率低,肉牛平均胴体重仅134千克,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使养牛效益低下,挫伤了广大养牛户的积极性,同时失去了肉牛种业的市场。 种牛场建设滞后,育种群规模小 我国种牛场、种公牛站现有规模的种用母牛群存栏所产生的后代经过初步筛选可用于采精的公牛不超过1000头,远远满足不了国内肉牛育种和黄牛改良的需求。国家多年来结合资源保护和保种项目也对这些牛场进行了一些投入,但多数牛场一直处于保种状态,对种牛选择余地有限,没有真正起到育种场的作用。目前国内种牛场的建设水平相对于我国庞大的肉牛产业来讲远远不足。 在肉牛生产和育种上“重引进、轻选育”依然严重 建国以来,我国陆续从肉牛业发达国家引进了28个品种,但通过杂交改良进行系统选育的只有中国西门塔尔牛。夏南牛虽然通过了品种审定,但其供种能力和种群规模十分有限。引种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引进种群的规模不可能大,其次引进的种牛在遗传基础上并不是国外的顶级种牛,从而导致我国不断地从国外引进种牛,而没有自己的制种群体或育种群过小选不出优秀种牛。人们总是认为我国黄牛生产性能低,但没有认识到其肉质好、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选育,也没有坚持长期认真地做这项工作,几乎把“良种化”的概念直接理解为“洋种化”,形成“引进-退化-再引进”的循环和我国现在肉用种公牛主体仍然依赖进口的局面,没能从根本上对现有群体进行系统改良,弱化了对黄牛群体的选育工作,使得肉牛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
上一篇:肉牛养殖要注意防范风险
下一篇:山西奶牛业做大做强的思考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