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技术可以直接从病料中检测病原,不需病毒分离,是一种快捷敏感的诊断法。Molitor等最早在1991年报道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诊断PPV,鉴于目前临床上常见几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KimJ等报道,针对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几对引物,应用多重PCR检测公猪精液,可同时诊断猪圆环病毒Ⅰ型和Ⅱ型以及PPV感染,该方法灵敏度高,诊断迅速,可同时检测几种病毒。李文刚、王汉中分别依照VPl、VP2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常规PCR和套式PCR检测猪细小病毒,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结构蛋白基因VP1、VP2保守性不如非结构蛋白基因NSl。Soarex根据NSl序列建立nest-PCR方法检测PPV,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比HA高106倍。赵俊龙建立PRV和PPV复合PCR检测方法,能用于临床上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混合感染的检测。刘业兵等针对非结构蛋白基因NSl序列建立的PCR方法,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虽然PCR可在体外快速特异地将仅含1个拷贝的靶序列扩增106倍,但PCR扩增在引物设计及实验条件各方面要求都较高,专业性较强,且只能扩增出与引物核苷酸序列一致的部分毒株,另外,由于PPV的广泛存在以及猪体感染病毒后长期带毒的现象,很难通过PCR检测区别自然感染和疫苗株。 核酸探针技术 Krell等1988年率先将核酸探针技术用于PPV的诊断,结果最低可检出0.1pg的DNA。Koromysla报道用DNA探针能检测出实验感染母猪的木乃伊胎儿内脏悬液中的PPV。侯喜林等1997年研制出地高辛标记猪细小病毒核酸探针,运用该探针检测了多株PPV病毒及其他对照病毒,可以检出PPV最小量为40pg的DNA。核酸探针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类症鉴别诊断,是近二十年来应用较多的一项诊断技术。它与32P标记探针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并且克服了生物素标记探针敏感性差、背景深等缺点。核酸探针技术适于实验室进行PPV感染的诊断,但该方法的技术含量高,只能在专业实验室应用,不适合大面积临床诊断和现场应用。 银加强胶体金技术(SEC-GA) 银加强胶体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是对三大标记(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的一个补充。黄瑜等首次建立了检测PPV抗原的银加胶体金染色法(SECGA),并确定该方法操作流程的最佳实验条件。银加强胶体金技术(SECGA)与三大标记相比,除了其本身具有的特定大小和形状、高电子密度、颜色反应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优点:①试剂和样本用量少,每个样本只需1μL~2μL;②不需荧光显微镜、酶标仪等贵重仪器,可用光镜或肉眼观察结果,更适于临床应用;③避免了同位素的放射性污染和酶底物的致癌性作用,对人体无害;④试剂稳定,试验结果可长期保存;⑤由于省去了底物反应这一步,故与Dot—ELISA相比反应时间更短,加快了检测速度;⑥在金标过程中无共价键形成,是一定离子浓度下的物理吸附,因此几乎所有的大分子物质都能被胶体金标记,且标记后的大分子物质生物活性不发生改变;⑦胶体金再结合银染色,检测的敏感性可大大提高。当然,此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点样不准确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试验所用的试剂需用去离子水配置及试验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等。 结语 由于猪细小病毒病的广泛传播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危害,本病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展开。本病的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与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上所述,用于PPV感染的诊断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相对而言,目前应用较多的是HA和HI试验,这两种方法基本能满足常规的病原检测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等需要。要得到病原学的确诊,则最好利用病毒分离鉴定方法,这时免疫荧光技术经常成为首选。随着对PPV基因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认识,对本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国内外学者不断致力于PPV新型疫苗的研究及更为先进的诊断方法的开发。相信一些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简便易行的新型检测(诊断)方法终将问世并得以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