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餐渠道,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政府机关食堂等,服务对象众多,且用餐时间相对集中,需求分散 。这就要求供应商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涵盖多种食材品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和营养需求 。例如学校食堂,学生来自不同家庭,饮食习惯各异,有的喜欢面食,有的喜欢米饭,有的爱吃肉类,有的爱吃蔬菜 。因此,团餐渠道适用综合品类的预制菜,供应商需要提供包括主食、配菜、汤品等在内的多种预制菜产品 。同时,团餐客户对食品安全把控要求极为严格,因为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面将非常广 。这也导致客户开拓难度较大,但一旦建立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强,价格敏感度更低,利润空间较大 。 社会餐饮渠道,尤其是连锁餐饮客户,其采购决策更为理性 。这些连锁餐饮企业一般都有自建中央厨房,具备一定的食材加工能力 。而且为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会储备多家供应商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差异化的核心大单品能获得最高点收益 。以海底捞为例,其茴香小油条是特色菜品之一,对于提供茴香小油条预制菜的供应商来说,只有在产品口味、品质、成本等方面具有差异化优势,才能在众多供应商中脱颖而出,获得与海底捞合作的机会 。 2. 小 b 客户 预制菜小 b 端对接广大大众餐饮,这些中小餐饮企业分布广泛,2021 年中国餐饮门店总规模突破 930 万家 ,各地饮食习惯差异较大 。而且餐饮渠道往往需要配送、试用,这就决定了渠道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构成了核心竞争力 。 小 b 端代表性玩家在渠道建设方面各有策略 。一些玩家依赖成熟的经销商网络,借助经销商在当地的资源和渠道,将预制菜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比如一些地方的预制菜企业,与当地的食品经销商合作,经销商凭借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能够将预制菜产品迅速铺货到各个中小餐饮企业 。还有一些玩家自营仓储、物流、配送,通过建立自己的仓储中心和物流配送团队,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配送效率 。像一些大型预制菜企业,在全国多个地区建立了仓储中心,配备专业的冷链物流配送车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预制菜产品送到客户手中 。还有一些玩家以加盟模式建立广泛的门店网络,通过吸引加盟商开设门店,将预制菜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 。例如一些预制菜品牌,在各地开设加盟店,加盟商既可以自己使用预制菜产品,也可以将其销售给周边的中小餐饮企业 。这些不同的渠道建设模式,都在渠道方面形成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小 b 端客户对产品高效触达的需求 。 (三)To C 市场:独特的需求与挑战 C 端预制菜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但又面临诸多挑战的领域,其对 SKU 数、使用效率、营销要求均有着更高标准。 C 端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这就要求预制菜企业提供更多的 SKU(库存保有单位)来满足这些需求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差异巨大 。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口味偏清淡,而北方人则更爱吃面食,口味相对较重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爱吃海鲜,而内陆地区的人对肉类和蔬菜的需求更大 。而且消费者对于单一品类预制菜的消费频次也较低,很少有人会连续几天都吃同一种预制菜 。根据日本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评价,种类丰富和好吃是消费者的主要关注点 ,中国消费者也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C 端预制菜需要精准把握消费需求,并扩展 SKU 。企业不仅要提供各种不同口味、不同食材的预制菜产品,还要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口味,以满足人们对于餐桌 “美味、丰盛” 的追求 。比如一家预制菜企业,除提供常见的红烧肉、宫保鸡丁等预制菜,还会推出一些地方特色菜品,如四川的麻辣兔头、广东的煲仔饭等,以及一些创新菜品,如榴莲披萨预制菜、巧克力蛋糕预制菜等,通过丰富的产品种类吸引消费者 。 C 端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使用效率也有较高要求 。现代生活节奏快,消费者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轻松完成烹饪,享受到美味的餐食 。因此,预制菜的烹饪过程应该简单便捷,最好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 。一些预制菜企业推出了即热型预制菜,消费者只需要将预制菜放入微波炉或者蒸锅加热几分钟,就可以直接食用 。还有一些预制菜采用了简单的烹饪方式,如煎、炒、煮等,并且配备了详细的烹饪说明和调料包,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 |
上一篇:预制菜困局:供应链之殇与破局之路
下一篇:生猪屠宰行业困局与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