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养殖中,养鸡早已不是传统模式,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疫病防控已成为决定养殖效益的核心环节。而在众多防控手段中,“抗体检测”如同一张隐形的防护网,帮助养殖户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防御。为什么看似健康的鸡群仍需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定期进行抗体检测是科学养殖的关键。 一、“抗体检测的作用” 通过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可以提前发现鸡群免疫漏洞。如果有批次鸡抗体值显著低于标准值,即便没有发病症状,也能预警潜在感染风险,及时隔离或补免,避免“健康鸡群”突然发病。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鸡群感染病毒后,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抗体值通常会有明显升高,所以,在鸡群发病当日及发病后1到2周各监测一次抗体,对比抗体水平前后变化情况,如果抗体在未用疫苗的情况下有较大幅度的升高时,可作为疫病诊断的参考依据。 二、疫苗≠万能 许多养殖户存在误区:“打了疫苗就等于上了保险”。好的免疫接种不等于鸡群就能产生良好的保护力。疫苗效果受运输保存、接种方式、母源抗体干扰等多重因素影响,而且抗体的产生及维持时间长短受到鸡群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的种类、免疫的方法、免疫的次数以及疫病流行状况的影响。在免疫后14-28天进行抗体滴度检测,与基础抗体比较可客观评估疫苗是否真正激发有效免疫应答。 三、了解鸡群的抗体变化规律 由于每个养殖场、每批鸡群的健康状况及鸡舍内外环境中病原菌含量的不同,导致鸡群抗体规律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所以了解本养殖场抗体变化规律对疾病防控极其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免疫工作、消毒工作以及预防保健工作。青年鸡场根据本场的养殖环境以及周边疫情状况确定抗体监测时间,产蛋鸡每月监测1次抗体,掌握鸡群抗体的消长规律(也就是抗体增减情况),确定补免时间,如果抗体值不达标的或刚刚达标的鸡群我们应及时加强免疫。积累了抗体消长规律后,可在养殖场发病时做主要参考依据,并且对本场或区域流行病学分析提供数据,利于发现病原变异。同时应密切关注鸡病流行趋势及周边疫情状况,必要时增加免疫项目、次数及剂量。在免疫后14-28天进行抗体滴度检测,可客观评估疫苗是否真正激发有效免疫应答,长期的结果帮助调整免疫程序,如确定首免日龄、优化疫苗种类(活苗/灭活苗),避免盲目接种造成的资源浪费。在疫病复杂化、养殖精细化,抗体检测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它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管理思维的革新——用数据驱动决策,让风险防控走在疾病爆发之前。 |
上一篇:鸡滑液囊支原体鉴别检测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