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关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问题,会及时责令企业整改,并实施跟踪验证 。企业接到整改通知后,要立即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目标,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海关会在规定的期限内对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要求完成整改 。例如,海关在对某预制菜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的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不完整,部分原材料的供应商资质证明缺失,随即责令企业限期整改 。企业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对进货查验记录进行梳理和完善,补充缺失的供应商资质证明,并建立了更为严格的进货查验制度 。海关在跟踪验证时,对企业的整改情况表示满意 。 一旦发现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海关将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向海关上级部门及地方监管部门报告或通报 。这些应急处置措施可能包括暂停企业的出口业务、封存相关产品、召回已出口的产品等,以防止问题产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同时,海关还会与地方监管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如果发现生产经营企业涉嫌食品安全违法违规的,发现线索的部门应及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启动处罚程序 。相关部门将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追究刑事责任等,绝不姑息迁就 。这一系列严格的监督检查和问题处理措施,促使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出口预制菜的安全可靠 。 五、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出口注意事项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 在预制菜出海的征程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赢得国际市场信任的关键所在 。这一体系就如同企业的 “免疫系统”,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地守护着预制菜的品质和安全 。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可追溯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把控和记录 。供应商评估制度是这一体系的重要基石,企业要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考察其生产资质、产品质量、信誉度等方面,选择优质可靠的供应商合作,从源头上保障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例如,某预制菜企业在选择鸡肉供应商时,不仅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检验检疫证明,还定期对其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养殖环境、饲料使用等情况,确保鸡肉的品质和安全性 。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要求企业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进货都要进行严格查验,详细记录进货的时间、数量、供应商信息、检验结果等内容 。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可以迅速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则如实记录预制菜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工艺、加工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详细依据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是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最后一道关卡,企业要对每一批出厂的预制菜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并做好检验记录 。 出口食品追溯制度实现了对预制菜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追溯 。通过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统,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可以轻松查询到产品的详细信息,如原材料产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一旦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企业能够迅速召回相关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明确了对不合格预制菜的处理流程和方法,企业要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并按照规定进行销毁、返工或其他无害化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 这些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 。相关记录应当真实有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食品保质期期满后 6 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2 年 。这些记录不仅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海关等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资料 。例如,海关在对某预制菜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时,通过查阅企业的进货查验记录和生产记录档案,发现该企业在某一批次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使用存在问题,随即要求企业进行整改 。企业依据记录迅速查明问题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避免了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 (二)符合出口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食品标准要求 在预制菜出口过程中,符合出口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食品标准要求是企业必须遵循的 “硬规则”,是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的 “通行证”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预制菜的标准和法规要求也各不相同 。企业只有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要求,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 |
上一篇:官方出手!突击检查荣昌卤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