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出海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差异巨大,这对预制菜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某些食品添加剂在一些国家是允许使用的,但在另一些国家可能会受到严格限制甚至禁止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法规标准,确保产品的合规性。物流运输的复杂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预制菜对保鲜和运输条件要求极高,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 。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海关检验、检疫和清关流程各不相同,增加了物流运输的不确定性和成本 。文化口味差异同样是预制菜出海需要克服的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预制菜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和口味调整,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预制菜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要加强对目标市场法规标准的研究和学习,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当地的食品安全要求 。在物流运输方面,企业应与专业的物流企业合作,优化物流配送方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针对文化口味差异,企业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 。一些企业针对东南亚市场推出了冬阴功味烤鱼,针对不同海外市场偏好,增加了青花椒、蒜蓉、酸甜菠萝等风味 ,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欢迎。 七、政策东风: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预制菜行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无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推动行业稳健前行的重要力量。政府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关键领域,通过出台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 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无疑是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这份通知聚焦预制菜的多个关键领域,从范围界定、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到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都提出了明确且具体的要求,为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 在范围界定方面,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规定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明确不包括主食类食品 。这一精准的定义,不仅清晰地划定了预制菜的边界,避免了概念的模糊和混淆,也为行业的监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 标准体系建设是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通知强调要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严谨、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全环节,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 。同时,推动研制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并鼓励依法制定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将有助于提高预制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增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度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范下,预制菜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遵循准则,能够有效减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则可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发展 。 食品安全监管是预制菜行业发展的生命线。通知要求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量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 。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加大重点环节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这些严格的监管措施,能够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对违规企业的严厉处罚,也能够起到警示作用,促使整个行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 。 |
上一篇:国产纯牛奶将彻底告别复原乳
下一篇:官方出手!突击检查荣昌卤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