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预制菜作为 “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连着大众餐桌” 的特殊产业,本身就具有调节农产品原料价格波动、避免浪费的重要作用。农产品的经营风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市场价格波动。农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市价只能影响下一个收获周期的农产品供给,可无论市价高低,当期的农产品成熟了就得收。而短保预制菜不但复刻了农产品 “倒计时” 的缺点,还很难享受产业链上游农产品的低价。因为短保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周期短,企业很难在农产品价格较低的时候进行大规模采购和储备,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 一家预制菜企业曾尝试将鲜核桃做成预制菜,这本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想法。鲜核桃比市面上常见的干核桃营养价值更高,甚至还能当水果卖,看起来前景一片光明。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由于鲜核桃只能保存一周,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时间的把控变得异常困难。最终,大量的鲜核桃预制菜只能烂在仓库中,产品损耗率高达 50%。这个案例就像一个警钟,提醒着预制菜商家们,短保产品虽然看似美好,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 一名业内人士也指出:“短保产品不适合跨省份跨区域销售,运输成本太高。很多短保产品在大城市郊区或周边城市设厂,简单拼凑处理,甚至有时就是重新贴牌。加工厂更像‘仓储 + 包装工厂’,没有实质性的深加工。新鲜的理念真能走远吗?就算拼命迎合新鲜的需求,消费者还是知道自己买的是预制菜,并不会觉得比直接在货架上买两颗菜更新鲜。” 这一番话,深刻地揭示了短保产品在实际运营中的困境 。 因此,对预制菜商家而言,寻找供给与需求间的平衡点至关重要。他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新鲜和短保产品,而应在不放弃自身特色的同时,打通从原产地到餐桌的链路。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持续发展长保类产品,打破营收规模的天花板。只有这样,才能在预制菜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 预制菜行业的未来展望 预制菜行业的这三类玩家,各自带着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挑战,在这片充满机遇与竞争的市场中奋力前行 。资源型企业手握原料成本的利刃,却需在战略转型的迷雾中找准方向;餐饮型企业熟悉市场口味,拥有忠实客户基础,但在私域运营和线下推广上仍需突破重重障碍;渠道型及其他参与者在资源整合和品牌打造的道路上艰难探索,努力平衡供需关系,打破营收增长的天花板 。 展望未来,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便捷、美味食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预制菜正好契合了这一趋势。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预制菜的品质和口味将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比如,通过先进的保鲜技术和冷链物流,能够更好地保持预制菜的新鲜度和口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企业可以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 同时,预制菜行业也需要加强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于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谁能敏锐地捕捉市场变化,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谁就能在这个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预制菜行业的领军者 。让我们共同期待预制菜行业在未来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味 。 |
下一篇:屠宰行业自宰与代宰模式的利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