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加工

预制菜行业大揭秘:三类玩家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02-17 作者:佚名- 小 + 大

  不过,餐饮型企业在发展预制菜业务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私域运营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虽然餐饮品牌拥有自己的私域流量,但这并不等同于餐饮品牌预制菜的私域。在一位受访者看来,私域有时就像是一个虚幻的泡沫,人们虽然在很多地方注册了会员,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忠实的拥趸。消费者在店内就餐时,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菜品本身,还包括餐厅的环境是否舒适、地理位置是否便利、排队等位时间是否过长等。而这些因素在预制菜的销售中并不适用,这就意味着商家在推广预制菜时,需要重新审视价格定位与营销策略,找到适合预制菜的推广方式。
  线下推广也是餐饮型企业需要攻克的难题。店内消费虽然是餐饮店与客户距离最近的时刻,但却不是推广预制菜的最佳时机。消费者对于在线下餐饮店使用预制菜的感受是复杂的。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微调查显示:62.8% 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过程中遇到过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53.2% 的消费者反对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表示去餐厅就是想吃新鲜菜品;65.6% 的消费者认为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应当提前告知,然而 78.1% 的消费者反映线下饭店、餐厅针对使用预制菜这一情况未做到提前告知。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消费者对于预制菜在餐饮店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也为餐饮型企业的线下推广增加了难度。
  面对这些挑战,餐饮型企业需要调整策略。预制菜的目标客户不应仅仅局限于线下门店的客户,而应该面向更广阔的范围,包括那些受地理限制、不方便随时前往店内就餐,但对品牌有一定认可度的顾客。对于线下门店而言,虽然面临着预制菜推广的困境,但也具有线上无可取代的优势。它有助于餐饮店家营造特色、树立品牌认知度。因此,酒店餐饮型参与者可以在配菜上考虑引入预制菜,通过预制菜的便捷性提高出餐效率,降低成本。但同时,要保留核心竞争力,打造只有在线下门店中才能吃到的大厨特色菜,让消费者感受到线下就餐的独特魅力。通过这种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方式,餐饮型企业或许能够在预制菜行业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
  渠道型及其他:寻找供需的黄金平衡点
  在预制菜行业的热闹棋局中,第三类参与者犹如一群灵活的棋手,各自施展着独特的策略,试图在这片新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他们包括叮咚、盒马、山姆等已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成熟渠道,也有像味知香、鲜美来、新聪厨等深耕预制菜多年的专业玩家,还有那些雄心勃勃、试图在预制菜行业中建立起自己品牌的新入局者 。
  与资源型和餐饮型企业相比,这些参与者在进入预制菜行业时,初始优势并不明显。他们就像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开垦的拓荒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串联行业资源,实现业务协同,努力打造自身的预制菜品牌,进而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渠道平台。不过,叮咚、盒马、山姆等成熟渠道,相较于从零开始的参与者,还是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他们已经拥有大量的用户和丰富的数据,就像拥有一座宝藏地图,能够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为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
  然而,过于了解 C 端也可能成为一种羁绊。这些企业有时会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新鲜的追求,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短保产品上。按照保质期的长短,预制菜可分为短保和长保两类。目前,市面上对于短保与长保的划分标准并不统一,常见的划分标准有将保质期在 7 天以内的视为短保产品(也有将 45 天以内的划分为短保产品,45 天以上的视为长保产品)。短保产品虽然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新鲜的需求,但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从生产完成的那一刻起,短保产品就仿佛进入了 “保质期的倒计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时间赛跑。一旦不能如期出售,就意味着高损耗,就像一场精心准备的演出,却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而无人问津。
  短保产品的每日产量也面临着上限。由于其保质期短,企业不敢大规模生产,担心生产过多而无法及时销售出去,导致产品积压和浪费。这就如同给企业的发展套上了一个紧箍咒,限制了整体营收的增长。对企业而言,短保产品或许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从 0 到 1 的起家,就像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但企业想要实现从 1 到 100 的飞跃式增长,离不开能起量的长保产品。长保产品保质期长,便于储存和运输,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突破营收规模的天花板 。

上一篇:从“蛋”生到破亿:黄天鹅的逆袭密码

下一篇:屠宰行业自宰与代宰模式的利润困境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