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6000元一桌的喜宴7成是预制菜,成本或只要1000多元”的新闻再度引发大众对预制菜的关注与热议。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的定义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和(或)预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 一方面,预制菜是食品加工、冷链等技术进步发展的成果,促进了餐饮业的降本增效,也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餐饮企业将成本较低的预制菜作为高价产品与服务提供给消费者,而未提前告知消费者,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值得探讨。 需求拉动飞速发展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在我国飞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888亿元,同比增长18.1%;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今年春节销售季(截至1月26日)全国预制菜销售额约1307.5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约43.6%,主要销售区域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以及全国大中城市。 近年预制菜行业飞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餐饮行业降本增效的需要,二是大众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 关于餐饮行业,数据显示,餐饮占比最高的两项成本为原材料成本(41.8%)和人力成本(21.3%)。使用预制菜能够降低一半人工成本,节省40%的房屋租赁费用。从近几年餐饮成本变化进行观察,增速比较快的是人力成本、房租、原材料成本。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庞大,近年来疫情的持续使餐饮业举步维艰,预制菜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餐饮业的运营成本,进而缓解了疫情期间堂食减少的损失,因此预制菜行业吸引了各大连锁餐饮品牌入行布局。 关于消费需求,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以及现代社会带来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人们对食品消费的需求正在不断升级,在绿色安全的基础上,偏好更加便利、美味的食材与菜品。《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 年7月,51.8%的中国预制菜消费者表示购买预制菜次数增多;71.7%的预制菜消费者出于方便快捷原因购买预制菜。另外,购买预制菜最多的消费者处于一、二线城市,已婚人士和中青年消费者为主,且女性消费者较多。在快节奏的一、二线城市,职场人员对预制菜需求上升。预制菜既能有效地缩短做饭时长,又能保证菜品的口味,契合当下消费者对饮食方便快捷、美味等需求。 各地抢占蓝海先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板块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是国家释放出的明确支持信号。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预制菜行业发展,抢占蓝海先机。2022年3月,广东省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这是国内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西省颁布了《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3年预制菜产业培优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四川省出台了《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预制菜企业普遍分布在沿海省份,其中,山东省(7974家)的预制菜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其次为河南省(6317家),广东省预制菜相关企业也超过6000 家。疫情期间预制菜需求量激增,市场发展潜力逐步释放,行业参与者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 继预制菜迎来政策发布小高潮之后,各地相继发出对预制菜产业园区的规划。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仅在广东,已知的预制菜产业园就有11个。2022年5月,广东肇庆市启动建设7000亩的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产业园,明确以肉类深加工和水产深加工为园区主导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广东,山东也是大力发展预制菜的省份之一,在潍坊、济南、淄博、德州都有预制菜产业园。 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环节,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满足消费升级、关系居民饮食健康的重要产业。 随着国家、地方政策的出台,预制菜产业将成为各地政府延长当地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当地农产品深加工,进而培育当地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
上一篇:当前预制菜产业发展状况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