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类专注给终端品牌打工的企业不同,在千禧年初,国内陆续出现专业的半成品菜生产企业。好得睐与味知香两家诞生于苏州的半成品生产企业先后成立,线下是此类企业的主场优势。 彼时的中国预制菜市场远远没有如今这般兴盛。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对预制菜的概念大多集中在初级加工的食材:逛个超市,顺便在冰柜里挑些鱼丸;亦或是进入菜场,随手买一些腌制过的鸡腿或肉丝。 改变往往与时代相关。每一代餐饮人都需要一场外部的革命,外卖平台的快速发展与点燃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导火线。随着餐饮连锁化趋势,餐饮企业对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拉动了B端的预制菜需求的提升。 C端的需求则直接来源于反复的疫情,省事便捷的预制菜能让厨房小白也能烧出一桌好菜。 BC两端的需求高涨,让预制菜成为了一门炙手可热的生意。企查查数据显示,十年以前,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还不到两千家,十年以后,到了2021年爆发增长至近6万家。 热度还在上升。仅2022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达到了1020余家,增速达42.7%。 坚定的投资人对于预制菜信心十足。一位投资人认为,预制菜背后承载着中餐工业化的重任: “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和鸡腿,可以风靡全世界,那我们的红烧肉能不能做到?这都是预制菜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2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有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 一条较为清晰的预制菜产业链也就此形成。
上游是那些有着成熟经验的原料供应商,在原料源头上卡起了别人的脖子。中游则是专业预制菜企业与速冻食品类企业,他们擅长深度加工,渠道布局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 而靠近消费者的下游则涌现出一大批C端玩家:一类是跨界零售企业盒马等,一类是如趣店、舌尖英雄等互联网玩家,还有一类则是如海底捞、真功夫一样的餐饮企业。他们更接近善变的消费者,更能拿捏中国人的味蕾变化。 正如上文所说,预制菜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摆在行业玩家面前的也只有三条路: 一、要么,只做B端,做品牌幕后的“打工人”,靠规模化走量,尽管毛利比C端少,但好在稳定。 二、要么,只做C端,将门店开到消费者面前,靠品牌溢价,有足够的加价空间,但如何拿捏消费者的口味也成了一门玄学生意。 三、要么,两条腿走路,BC两端双管齐下,大多数的企业似乎都沿着这条路径,上中游呈现出双向渗透的趋势。 |
下一篇:预制菜产业将出现的六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