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组织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并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以农村动物检疫工作为探讨主题,指出当前其在检疫工作中设备设施不足、重视度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主要问题,从完善装备设施、提高检疫宣传的重视、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阐述优化农村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显著加快,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较大便利。对于农村畜牧产业来说,应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遵照各级政府的指导要求,掌握动物检疫工作规范管理的相关细则,认真履行各阶段的防护与检查工作。但分析与观察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动物检疫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较多不足与缺陷,对畜牧业的优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 当前农村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技术方法单一、设备设施不足 推进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对多样化检验技术、测试方法的应用,但在不同地区规划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地区检疫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法较为单一,用于检疫的产品不足,难以满足动物检疫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规范化建设检疫层、对所用监测设备的具体操作流程予以严格分析,也是组织开展动物检疫工作的关键所在,若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很可能无法合理地操作分离细菌、监测抗体等各项作业内容,进而延误动物检疫工作的有序进行。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在防疫方面使用的消毒设施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无法满足消毒作业管理标准,大幅削弱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实践成效。 1.2 对检疫工作重视度不高 缺乏对检疫防疫工作的正确认识,是影响农村地区动物检防疫工作高效落实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工作人员对检疫的重视程度不足,降低了农村动物检疫工作的落实进度。另一方面,农户可能对检疫工作的目的与作用存在误解,难以接受分别检疫养殖场地与屠宰动物的新模式,因而对检疫防疫工作的落实不予以配合,这也给农村地区养殖业防疫工作的有效实施产生一定阻碍。 1.3 现有的动物检疫管理体制不完善 对于检疫防疫部门来说,需要针对农村地区动物检防疫工作的实际需求,组建专门的独立的工作团队,深入到当地的养殖产业中,对防疫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但当前许多检疫单位与兽医站逐步合并,未能针对整个检疫防疫过程的工作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各方的责任义务与工作目标上部明确,导致农村地区动物检疫工作迟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不完善的管理机制也无法为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可靠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动物检疫的工作效率。 1.4 检疫防疫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难度大、范围广是农村动物检疫工作的主要特点,要确保各环节的检查与预防工作得以有效落实,还需辅以严格规范的监督与管理。当前,许多地区在检疫方面的执法力度不足,制度管控方法的实效性不高,给检疫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阻碍。 2 提高农村动物检疫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2.1 完善动物检疫的装备设施 对现有动物检疫的装备设施、技术方法等加以完善与改进,是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动物检疫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主管部门应严格遵守动物检疫工作的相关管理标准,加快完善工作装备,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技术设施,与先进的测试方法相配合,遵循政府的指导建议与监管规范,提高整个检疫工作系统的技术水平。在实践方面,应对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提出严格要求,构建健全的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更为完善的检疫设施,逐步提升对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在全方位检测并测试装备的性能与运行状态后,再将其投入到正式使用阶段,依托于标准可靠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快速检疫工作效率,与对应的建议执法办法相配合。对于工作人员而言,需了解并掌握现代化动物检疫技术、设备设施的操作与应用方法,适应最新的检疫模式,推动检疫工作的高效落实,也为动物防疫工作的布置与实施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
下一篇:浅谈我国动物检疫工作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