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和消费国。一方面,肉鸡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肉类产品供给紧平衡的状况下,肉鸡产业的发展为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供动物蛋白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鸡肉产品在我国肉类国际贸易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鸡肉产品进口、出口贸易金额分别占我国肉类进口、出口贸易金额的50%左右。实现我国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 1.1 鸡肉生产总量持续增长,占肉类比重逐步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肉鸡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肉鸡饲养基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农户散养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向集约化、规模化饲养,肉鸡产业整体上进入专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除个别年份外,我国肉鸡存栏量、出栏量和鸡肉产量基本上都呈增长趋势。根据FAOSTAT的统计,1978年我国肉鸡存栏量、出栏量和鸡肉产量分别为8.20亿只、10.00亿只和107.76万吨,2012年分别达到了53.00亿只、91.78亿只和1266.72万吨,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5.80%、7.09%和8.11%。鸡肉在禽肉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并且,进入2000之后,鸡肉占肉类比重一直维持在15%左右。 1.2 人均鸡肉消费水平及占肉类消费比重不断增加,户外消费成为重要消费方式 改革开放前,受供给约束的限制,我国包括鸡肉在内的所有畜产品消费处于低水平阶段。根据FAOSTAT 的统计,1978年全国鸡肉总消费量仅为84.04万吨,人均鸡肉消费仅为0.87kg。改革开放后,畜产品供给迅速增加,加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肉类产品的消费明显增加,鸡肉消费的增长最为明显,2012年,全国鸡肉总消费量达到1230.26万吨,人均鸡肉消费量达到9.34kg。同时,鸡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比重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城乡居民食物户内消费的抽样调查数据(见表1),1978~2012年,鸡肉消费占肉类总消费的比例增长了14.99%,其他禽肉消费占肉类总消费的比例增长了7.78%。此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李志强等对1998年全国六省大中城市的调查表明,城镇居民在外禽肉消费比重达到40.4%;农村居民禽肉在外消费比重达到14.8%。马恒运利用1998年在吉林、山东、四川和重庆四省市城乡居民消费调查数据计算出畜产品户外消费比重,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禽肉在外消费比例达到12%。王济民等对2008年全国七大区域的11个样本地区的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乡镇和农村的城乡居民肉类消费调查表明,城镇居民禽肉户外消费达到46%;农村居民禽肉户外消费比重达到27%。以上研究表明,户外消费已经成为肉类消费的重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