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饲料业篇 > 文章

关于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3-0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宋洪远 - 小 + 大

二、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及成因

大豆单产水平较低。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大豆单产虽呈上升趋势,但远不及美国、巴西等大豆主产国,2020年单产水平仅达到美国的56.83%和巴西的57.49%。不仅如此,我国大豆的收获面积也较少,不到美国和巴西的三分之一,这导致我国大豆总产量不高的现实情况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仅靠本国大豆生产很难满足本国人民的大豆需求。

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受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以及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农村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成本正在不断攀升。2000-2020年,我国大豆生产的土地、劳动和化肥农药投入分别从43.17元/亩、75.60元/亩和21.85元/亩快速增长至288.24元/亩、226.19元/亩和65.71元/亩。与此同时,我国大豆生产的人工成本常年占总成本的30%左右,而美国人工成本仅占不到1%。加之,我国大豆生产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全国大豆种植户的户均规模仅1~2亩,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大豆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对我国大豆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大豆发展空间有待提升。我国大豆竞争力下降可能还受到了供需双方的影响。从供给端来看,土地等自然资源对大豆生产的约束逐渐加强。2015年以前,为保证主粮供应不受影响,大豆种植面积不断被压缩,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大豆总产量的提高。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9306.58千公顷波动下降到2015年的6827.39千公顷。在此期间,为保障大豆增产,豆农需要投入更多的农药、化肥,由此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不利于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大豆种植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强,许多地区出现了“好地种植玉米稻谷,差地种植大豆”的问题。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拉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大豆是畜牧业所需的重要饲料,需求也跟着快速增长。由于国内大豆供给不足,为弥补国内旺盛的大豆需求,我国大量进口国外大豆。由于国外大豆价格相对较低,更是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补贴政策需要调整完善。补贴政策是影响我国大豆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豆补贴总体上支持力度较大,但官方已公布进行大豆补贴的地区较少,只有东北三省、内蒙古和四川对大豆种植予以补贴。一些其他适合种植大豆的地方尚未对大豆种植进行补贴,导致无法充分调动这些地区大豆生产者的积极性,大豆增产潜力受限。不仅如此,补贴政策还存在操作执行不当和制定被动僵化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但在实践操作中某些地区的良种补贴成了种植补贴,与良种推广脱离了关系。另一方面,大豆生产者补贴的本意是保护农民种豆的积极性,增加大豆产量。然而,生产者补贴在粮价下跌时难以发挥有效的增产效应,缺乏刺激生产的长效性,而且仍存在政策操作成本高的问题,没有达到保护豆农利益和提升种豆积极性的目的。

三、提升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与建议

构建“种法合一”式的大豆育种推广体系。我国在大豆面积和单产方面还具有一定潜力。从面积看,间作套种的面积潜力较大,需要在间套作机械化作业上取得较大突破。从单产看,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与主产国美国和巴西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良种和良法的推广应用,是提升大豆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一是要整合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和技术团体的资源和人才优势,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尤其应加快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进一步加快培育养分高效利用、高产高油高蛋白、耐密多抗宜机收的大豆新品种,稳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二是引导各级政府和技术团体将过去的“良种良法配套”理念升级为“良种良法有机融合”理念,促使科技工作者在研发、推广良种时自然引流出适宜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在研发、推广良法时自带适宜的推广品种。

推进大豆生产绿色转型,提高大豆产业绿色溢价。在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大豆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继续加强麦茬免耕覆秸精播、低损机械收获、品质全程监控与评价等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研发工作,建立起“边研发、边集成、边示范、边培训、边推广”的发展模式。二是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积极推进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经同位素技术改进的生物肥料,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药“处方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化肥用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不能盲目“减肥”,农药减量也不能以牺牲大豆产量和防治病虫害效果为代价。

上一篇:中国“大豆之殇”、“猪局”与粮食安全

下一篇:工业尾气如何变身饲料蛋白?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