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饲料业篇 > 文章

中国“大豆之殇”、“猪局”与粮食安全

时间:2022-02-28    点击: 次    来源:农业观察    作者:刘玉升 - 小 + 大

  (1)进口生猪品种
  在20世纪以前,我国还是种猪强国。在那个时期,我国猪种业以地方猪自繁自养为主,猪育种适应当地环境,抗病力强,肉质鲜美,外貌符合当地文化审美与消费需求,也因此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资源,如比较抗寒的东北民猪、适合做腌制火腿的金华猪以及产仔数多的太湖猪等。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粮食增产,猪种业有了饲料资源,再加上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国外瘦肉型猪种获得了进入中国的绝佳机遇。自其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生猪市场以来,进口瘦肉型猪种已占据九成以上市场份额。国产本土猪市场地位被挤占,生存堪忧,部分品种甚至濒临或已经灭绝。经行业人士测算,国内本土猪市场占比在2%-3%,其余则均为国外瘦肉型猪种。
  我国现有地方猪品种84个。随着我国对地方猪品种认识的不断加深,地方猪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也得到持续提升。
  近5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种猪1万头左右,仅占我国每年15万头左右曾祖代(核心群)种猪更新需要量的10%。2020年,我国有3865个种猪场;目前,经过农业农村部遴选认定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有89个,大部分核心育种场本土化选育的杜洛克、大白猪和长白猪品种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饲料转化率只有发达国家的80%左右。
  所谓的国外瘦肉型猪品种,主要是英国、丹麦、美国等国家在上世纪育成的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等品种,它们具有瘦肉率高、饲养周期短、生产性能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和优势。近年来,尽管外来品种具有许多优点,但其抗病力弱、抗逆性差,更重要的是,其肉质不符合中国传统烹饪体系与饮食文化的要求,因而难以满足相当一部分国人“舌尖上”的需要。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2019—2022年)》(下称《计划》)总体思路指出,以提升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培育自主品种为目标,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农情、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畜禽种业自主创新体系,推进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2)生产方式—由生态化分散养殖到工业化规模养殖家庭猪场的历史地位。小农户对我国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全国小农户数量约2.03亿,占各类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1%,户均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85.2%。无论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还是农民合作社,都是由小农户发展、升级、合作而来。户均不过10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现实,农业在相当长时期仍是几亿农民生存的基础产业。
  1990年,中国有8.4亿农民;2000年,中国有8亿农民;2005年,中国有7.4亿农民;2010年,中国有6.7亿农民;2015年,中国有6亿农民;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36.11%。
  (3)资本猪企的宿命
  国务院2022年2月11日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的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可见未来养猪总量将会体现高度规划性。资本猪企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的势头将会被遏制。在有限的空间下,企业的扩张必然受阻,但随着低价周期淘汰产能,将为保佑实力的企业留出更多可能性。
  猪价下行、饲料暴涨、疫情不减、环保加压,养猪业的低迷周期并未完全停止巨头扩张的步伐。根据数据可见,尽管这些上市企业大部分在2021年遭遇了较大幅度的亏损,但在2022年的规划依然是稳步增加,而非减量求生。如2022年牧原计划出栏超5000万头,其它部分巨头也还计划扩张!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据了解,2022年规模猪场将达到14万户,媒体介绍称,当下集团化猪场(资本猪企)由于前两年的疯狂扩张,加上猪价低迷亏损严重,现在面临比较严峻的资金链问题。上半年猪价大概率将会持续维持在成本线以下,饲料价格很有可能随着粮价的上涨进一步上涨,这对于规模化猪场来说,尤其是集团化猪场来说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猪场的资金愈发紧张,也就意味着新一轮猪场“关门潮”正在酝酿。
  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全国2021年生猪/出栏67128万头,同比去年暴涨27.4%!统计显示以牧原为首的11家上市猪企2021年出栏生猪达9480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的14%。
  同花顺数据显示,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等四家已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的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合计亏损(预告净利润上限)已超433亿元。申万生猪养殖板块中已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的十家企业中,有六家预亏,九家预告净利润同比下降,仅一家实现预告净利润的同比增长。

上一篇:饲料用玉米产业发展状况和展望

下一篇:关于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