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警预报 > 文章

2020年非洲猪瘟流行趋势及防控建议

时间:2020-03-2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 - 小 + 大

各传播途径引发疫情的比例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餐厨剩余物引发的疫情不断下降,由2018年的43 .3%下降到2019年4-12月的23.7%;调运引发的疫情先下降后上升;而人员/车辆引发的疫情先上升后下降(图7)。

图7  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各阶段分布情况

三、趋势研判

2019年全球非洲猪瘟持续扩散,疫情期数不断升高,  而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尽管有所反复,但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现行防控政策有效。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表明,我国当前流行毒株未发生变化,疫情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可防可控。但由于部分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兽医体系薄弱、野猪疫情状况不明等因素,疫情在局部地区仍有再次发生流行的风险。
      (一)家猪疫情形势总体趋缓,但局部地区再次发生的风险较高。12月份调查评估显示,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显著增强,业主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产业链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不断提升,屠宰场和市场的阳性率分别为5.9% ( 1 /17)和8.3 % (4/48 ),较今年4月份分别下降了30.5和34.9个百分点。从专项调查结果看,环境样品的阳性率为0.68% 。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疫情整体保持下降趋势。但国内非洲猪瘟病原分布广泛,外疫再次传入的风险依然存在,在国家加大生猪养殖政策支持力度背景下易感动物大量增加,而传播路径难以切断,疫情再次发生、甚至在部分区域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连片大范围疫情的可能较低。
      (二)部分类型的养殖场发生风险依然较高。一是“公司+农户”型、复养的中小规模场等类型的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等级较低,2019年猪群卫生状况调查表明,各类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总体实施率均低于90%;其中小规模场生产布局和消毒制度措施实施率非常低,分别为47.3%和47.8%;外来人员/车辆管理有效实施率不足80%;养殖场户对4种主要传播途径全知道的仅占75%,对4种典型症状全部知晓的比例仅为73.3%。上述调查结果预示部分养殖场户发生疫情的风险依然较高。二是在兽医体系相对薄弱地区,监测排查、调运监管等措施难以落地,养殖场户识别发现能力和报告意愿低,对发病猪只处置随意,疫情发生甚至流行的风险高。

      (三)野猪疫情趋于复杂化、长期化。继东北地区之后,12月,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3头死亡野猪中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提示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多地的野猪群内传播流行,而我国山地众多,野猪分布广泛,且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野猪可能成为长期存在的“移动病毒库”。此外,我国钝缘软蜱的分布和感染情况不明,一旦病毒在野猪和软蜱中定殖,形成“野猪—家猪’,“野猪—软蜱—家猪”传播循环,将难以彻底根除病原,会对我国生猪养殖构成持续威胁。
    四、下一步防控建议
      (一)优化现行防控措施,继续强化责任落实。当前,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前期采取的系列综合防控措施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建议各地进一步压实防控责任,结合防控实际,修订应急实施方案,建立养殖场分级管理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应急处置、监测排查、调运监管等各项防控措施。
      (二)加强运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各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和系统间的信息沟通与技术交流,强化联防联控。各地要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统筹抓好疫病防控、调运监管和市场供应等工作,科学规划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布局,尽快实现主产区出栏生猪就近屠宰,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配送,变“运猪”为“运肉”。加快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

上一篇:2020年猪瘟流行趋势及防控建议

下一篇:2016年以来水禽主要疫病流行现状与趋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