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防兽医 > 文章

非洲猪瘟防控及疫苗研发:挑战与对策

时间:2019-01-04    点击: 次    来源:生物工程学报    作者:仇华吉等 - 小 + 大

2.1  对非洲猪瘟感染保护性免疫的认识

对ASFV感染引起的保护性免疫认识不清楚,是制约ASF疫苗研究的主要原因。ASFV基因组集成了抑制干扰素产生、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多种免疫逃避机制;编码了多种病毒蛋白参与调控宿主的免疫应答。早期曾认为,ASFV无法诱导产生中和抗体,随后发现p72、p54和p30蛋白具有中和作用,p72和p54可以抑制病毒的吸附,p30可以抑制病毒的内化[29]。ASFV抗体介导的中和作用可能与其他病毒不同,这种独特性可能是病毒在细胞传代过程中外膜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失去了中和特性;也可能是血清的存在封闭了抗体的中和活性[30]。ASFV的其他囊膜或者内膜蛋白,如CD2v、p12、D117L也可能诱导中和抗体参与抑制病毒的入侵和释放[29-30]。其中CD2v可以和细胞AP-1蛋白互作并参与病毒的细胞内转运,推测与病毒毒力和免疫逃避有关[31]。

特异性的CD8+ T细胞在抗ASFV感染中有着重要作用[32]。核酸疫苗在没有ASFV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可以诱导产生部分保护,这与CD8+ T细胞应答有关[33]。利用DNA质粒文库鉴定出了多种具有潜在保护力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抗原表位[34]。ASFV结构蛋白p30、p72可以激活CTL应答,但是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还不清楚[35]。因为体内T细胞的异质性,使得具有保护作用的CTL表位的鉴定非常困难。除了CD8+ T细胞外,T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等在抗ASFV感染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34]。目前认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抗ASFV感染中都具有重要作用[36]。

2.2  灭活疫苗

ASF灭活疫苗是最先开始尝试研究的,但是绝大部分无保护作用[37]。Blome等于2014年利用最新的佐剂PolygenTM/Emulsigen®-D和制备技术对ASF灭活疫苗进行了重新评估,免疫的猪只用强毒攻击后可产生ASFV特异性抗体,但很快出现了急性临床症状。因此,试验还未结束所有猪都被实施了安乐死[38]。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为了模拟自然感染采用了较高的攻毒剂量 (109 TCID50/mL)。

灭活疫苗不能提供保护作用,可能与ASFV复杂的免疫机制有关,也可能与细胞内和细胞外两种不同成熟方式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有关。细胞内病毒颗粒是指在VF组装的ASFV,由基因组、内核心壳、内膜和衣壳组成,具有感染性;细胞外病毒颗粒是指在VF组装后通过出芽方式获得囊膜并释放到细胞外的病毒颗粒,也同样具有感染性。ASFV的囊膜含有CD2v、p12等病毒蛋白和一些细胞蛋白,而病毒的衣壳和内膜则含有50多种蛋白。细胞内病毒颗粒和细胞外病毒颗粒表面的蛋白差异巨大,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这两种类型病毒颗粒的免疫原性不同,这可能是灭活疫苗不能提供免疫保护的原因之一[39]。

2.3  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和病毒活载体疫苗

ASFV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 (表1) 研究的思路是选择具有保护作用的抗原基因 (p72、p54、p30、D2v),利用杆状病毒系统进行表达。使用p54和p30共同免疫猪只,可以提供部分的保护作用[40]。然而当使用p72、p54、p30共同免疫时却不能提供保护作用[41]。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的CD2v可以诱导针对ASFV强毒株的部分保护[42]。这些抗原基因以及其他ASFV可能的抗原基因的DNA表达文库核酸疫苗也在研究之中,这些核酸疫苗免疫效果同亚单位疫苗相似,只能提供部分保护,有的甚至无保护[43-45]。

ASFV活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目前集中在诱导免疫应答方面。通过选用痘病毒、腺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载体表达ASFV保护性抗原基因 (p72、p54、p30、CD2v、p12、EP153R),使用“鸡尾酒”式混合免疫或者加强免疫策略,结果发现,免疫猪只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和CTL反应[46-48]。但这些研究还未涉及免疫保护试验,其保护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亚单位、DNA疫苗虽然可以诱导ASFV特异性抗体及相应的细胞免疫反应,但是不能提供完全保护。

2.4  减毒活疫苗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ASF流行期间曾使用减毒活疫苗 (Live attenuated vaccines,LAV),但免疫猪只出现了慢性感染和临床症状后被迫弃用[39]。随后从软蜱及慢性感染猪只体内分离到了一些天然弱毒株,如OURT88/3和NH/P68[39],免疫后对同源毒株攻击完全保护,但由于免疫途径、免疫剂量、攻毒株的不同,保护率不等 (66%–100%)[49-51]。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110代而致弱的ASFV-G/V株不能提供有效保护[52]。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ASFV-G/V株基因组的末端出现大片段的基因缺失和部分基因的移码突变,这种突变可能是其适应Vero细胞的原因,却使ASFV-G/V的抗原性发生了改变,不足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52]。ASF减毒活疫苗具有毒株特异性,自然致弱和非靶细胞传代致弱的LAV免疫效果迥然不同。目前LAV存在的残余毒力、病毒血症、亚临床症状等安全性问题亟需解决。

上一篇:伪狂犬转阴,是怎么被用于商业忽悠的?

下一篇:2019年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要更换新疫苗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