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山东畜牧业将再创发展新优势

时间:2010-09-10    点击: 次    来源:山东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应当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实现畜牧业发展优势积累的同时,自身的矛盾也在沉淀,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加快,致使我省畜牧业一些传统的优势在逐渐变弱甚至丧失,而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优势还没有培植起来。
  1、产业功能优势趋弱。近几年,我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徘徊不前,2009年仅为28%,比全国低2个百分点,比四川、河南、河北、辽宁分别低15个、6个、9个和5个百分点,与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例更是相差甚远,像法国和新西兰都是80%、丹麦75%、荷兰70%、澳大利亚50%以上。这固然与沿海省份渔业发达、蔬菜水果规模较大有关,但也说明我省农业还没有形成“以牧为主、综合发展”的格局,对工业化、城镇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的贡献还不够大。2009年,我省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312元,占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绝对额和收入比例均低于河南、河北和四川等省,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不够强。我省每年可饲用农作物秸秆产量5500万吨,有2475万吨通过畜牧业转化,占可饲用秸秆总产量的45%,还有2000多万吨有待开发利用,过腹还田是秸秆利用的主渠道,发展奶牛肉牛等草食牲畜,调整畜牧结构的潜力还很大。
  2、产业规模优势变弱。20世纪后期,我省确立了明显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优势,出现了“鲁鸡全国飞、牛羊走四方”现象。2000年,畜牧业总产值599亿元(全国第三),肉蛋奶产量997万吨(全国第一,河北第二)、人均占有96.3公斤(全国第二,河北第一)。肉类、禽蛋产量遥遥领先,分别比四川、河南高出4.7万吨和9.2万吨;到2005年,畜牧总产值已落后于四川、河南,人均肉蛋奶占有量一直在6—8名徘徊,禽蛋产量由第一落为第二。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首先是四川、湖南生猪崛起,到2008年两省出栏生猪分别达到4848万头和5153万头,猪肉产量比我省多46万吨和49万吨,并挤占了东南、西南市场;其次是部分省份全面快速推进,四川省2000年到2008年畜牧业年均递增率为18%,比我省高4个百分点,河南生猪、禽蛋、肉牛、奶牛先后超过我们,河北奶牛、禽蛋一直领先我们,并在长三角、京津市场上展开角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再就是东北地区迅速实现了由调入向调出的转变,逐步把我省生猪和禽蛋从当地市场上挤出。
  3、生产比较优势减弱。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转移分工速度加快,业已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第一,饲料价格上升快。目前玉米每公斤2元,比2005年底和去年底分别增长75.4%和8.7%,上升速度不断加快;我省玉米价格常年高于多数畜牧主产区,比东北平均高10%,比河南等高5%,玉米占猪鸡养殖成本的55-60%,价格高位削弱了竞争优势。第二,劳动力成本提高快。综合调查测算,我省畜牧从业者,每个劳动力每年收入约为2万元,比金融危机前增加3000元,比河南、四川等地分别高8%和10%。第三,土地空间压缩快。我省后备土地资源少,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对土地的争夺尤为激烈,不仅导致了养殖成本的快速上升,而且加大压缩了产业发展空间。第四,环境承载加重快。我省畜禽养殖起步早,数量大,饲养密度过高,在一些地区已经达到难以承载的程度。据调查,我省每只肉鸡平均用药费用约为1.5元,每头生猪40元,比东北地区分别高0.5元和10元,不仅造成了质量安全压力,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
  4、产业组织优势削弱。产业组织优势弱化有两点表现的比较突出。一个是产业组织优势削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总结推行之初,我们借发源地较近、行业相同的先机,形成了明显的产业化经营优势,但随着推广范围的扩大,再加上省内创新不足,这种优势一步步减弱。内蒙在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中间建立奶联社,大连雪龙集团创立从配种回收肉牛到高档牛肉定向销售的经营模式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我们。而我省的畜牧产业化经营,除肉禽外,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多年来没有实质性突破,加工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利益协调始终没有找到破解之道。再一个就是产学研结合组织不强。虽然通过实施科技项目、组建创新联盟、建立产业工程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的结合、部分资源的整合,但没有改变科研选题不是从产业中来、成果转化难以到生产中去、技术推广与生产组织结合不紧、企业没有成为研发主体的状况,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难以发挥。
  5、质量安全优势较弱。多年来,我们在促进畜产品出口、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应对质量安全事件、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中,与一些畜牧主产省相比,在质量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更多、精力花费更大、时间持续更长。但这种投入的效应还处在潜伏期,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主要表现为:认证产品少,我省获证无公害畜产品226个,比河南、江苏分别少400个和500个;品牌产品少,我省虽然龙头企业多,但大部分产品定位低、销售分散,以质量安全为基础的过硬产品、一流品牌还不多;市场准入尚未启动,继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之后,黑龙江、江苏、陕西、河南也相继实行市场准入,而我省到目前还没有实行,不同质量的产品很难在省内市场体现出来。另外,产业利益分配不均、少数生产经营者行为不规范、执法监管不到位,还威胁着畜产品质量安全,限制了这方面优势的显现。
  上述矛盾与问题是我省下一步畜牧业发展必须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与着力点。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不及时破解,畜牧业的发展就很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山东畜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就难以得到巩固与提高,搞不好甚至会被兄弟省市所取代、所超越。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挑战,省政府于2008年提出了“再创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的要求,并于今年4月份召开了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应该说省政府的决策是准确的,部署是及时的,特别是4月份召开的会议和出台的文件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长远眼光的。
  综上所述,对我省畜牧业形成的总体判断是:取得成就令人鼓舞、积累矛盾亟待化解;处在转变关键时期、位于爬坡攻坚阶段;面临诸多机遇挑战、出路在于乘势而上。今后一个时期,既要逐步解决畜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尽快扭转发展优势弱化的局面,又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再创畜牧业发展新优势,任务十分繁重。首先,要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需求结构转变升级,畜产品消费趋向多元化的新要求,争创质量安全的新优势;其次,要适应国内外市场全面放开,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外部压力越来越大的新情况,再创畜牧产业综合竞争新优势;第三,要适应低碳经济时代全面到来,传统高消耗、高污染难以持续的新方式,开创畜牧标准化生态循环新优势;第四,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平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力创畜牧宏观调控监管新优势。面对复杂的问题、严峻的挑战、繁重的任务,我们既要强化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再创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紧迫感;又要强化机遇意识,看到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更加坚定再创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信心,把人心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把力量聚合到调整转变上去,团结奋进,共同开创畜牧业发展新局面。
  二、正确把握再创畜牧业发展新优势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突破
  要根据我省畜牧业发展现状、所处阶段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推进现代化建设、再创新优势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一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提高畜牧业综合竞争力。综合竞争力是一个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与横向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是产业内在实力与外在融合程度的综合表现,也是当前产业发展状况与持续发展潜力的聚合反映。畜牧业综合竞争力,既要看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占有比例,又要看与经济社会、自然人文的融合程度,既要看畜产品生产总量,又要看畜产品质量水平。这几年畜牧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优势减弱的状况,都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综合竞争力的下降。各市要对本地畜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一个客观评价,从提高产业自身发展能力、环境支持服务能力、宏观调控扶持能力入手,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竞争力。
  二要着力推动“两个转变”。一是加快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传统畜牧业转变为现代畜牧业,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开放的过程。根据中央对现代化农业的定位和省政府提出的现代畜牧业“十化”要求,现阶段要把重点放到转变生产方式、强化技术装备、完善现代组织、改善调控管理、提高从业者素质上,并力求结合本地实际,实施重点创新突破。二是加快推动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畜牧大省向强省转变,与再创畜牧业发展新优势、推进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从总体上看,畜牧强省、强市要从数量增长、质量提升、效益增加、持续发展展现出来;从实际推动看,又必须在再创新优势中突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区域等。把总体现代化和区域特色化结合起来,找到具有当地特点的发展之路,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一篇:山东现代畜牧业发展八大行动

下一篇: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农业,是喜是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