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7 点击: 次 来源:河南省安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石永杰 尉新华 - 小 + 大
浙江省嘉善华腾农业有限公司也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液态发酵日粮的生猪平均日增重提升了13.63%,料肉比下降了8.81%,脂肪酶、α淀粉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3.94%、9.05%、5.45%,猪群整体腹泻率下降了33.57%。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揭示液态发酵饲料可使育肥猪背膘厚度增加21.2%,肌肉脂肪含量提高49.4%,其中n-6/n-3脂肪酸比下降43.98%;而醇类、酯类等风味物质增加495种,显著改善肉品风味;还可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脂肪酸代谢通路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显著改善了猪肉的嫩度。 3、降低环境污染 液态发酵饲料经微生物作用提升了营养可吸收性,缩短饲料滞留时间,显著增加肠道乳酸菌等有益菌并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从而维护肠道健康,最终显著减少粪便中氮、磷等污染物排放。李嘉琪等研究发现,饲喂液态发酵饲料能够显著降低生猪十二指肠段大肠杆菌的含量,提高空肠、十二指肠、回肠段中乳酸菌的数量,达到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另有研究表明,饲喂液态发酵料的生猪栏舍的NH3浓度、H2S浓度、臭气浓度和PM2.5分别降低了81.78%、45.64%、85.05%、45.14%。同时,液态饲喂消除干料投喂的粉尘扩散,有效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此外,液态发酵饲料可高效转化酒糟、豆渣、木薯渣等废弃副产物为饲料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因填埋或焚烧导致的二次污染。 三、液态发酵饲喂技术存在的问题 1、前我国液态发酵饲喂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设备投资与运维成本高。通常,千头猪场设备投入需50万~100万元,且维护费用高;北方冬季需增温设备,能耗成本增加约30%。 第二,工艺管控复杂度大。发酵过程需严格监控温度、pH值及厌氧环境,否则易导致杂菌污染或霉菌毒素积累而失败。 第三,标准化体系缺失。缺乏统一的菌种配比、发酵参数、设备规范及质量标准,导致应用效果差异大,尤其中小猪场受高昂投资与专业技术缺口制约。 第四,饲料储存与配送要求高。液态发酵饲料因流动性需防沉淀变质,且其高含水量易滋生微生物,储存超时或控温不当将会影响饲料品质。 2、液态发酵饲喂技术发展的对策 液态发酵饲喂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其发展对策可聚焦于以下方面: 第一,强化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耐腐蚀、易维护的智能发酵罐群组及自清洁管道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温度、pH值、溶氧量等关键参数。同时,优化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在保障饲料发酵品质的前提下降低能耗。如浙江大学开发的复合益生菌与液态饲喂结合的新型饲喂技术通过调节仔猪色氨酸代谢,使仔猪日增重提高17.86%,饲料转化率降低8.08%。四川省正在研发的“分娩母猪智能液态料饲喂机”与“保育育肥猪精准液态饲喂系统”,为液态发酵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第二,构建标准化工艺与质量管控体系。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养殖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共同制定发酵工艺标准,明确统一的发酵参数规范和安全阈值,推动建立覆盖生产、储运、饲喂全链条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发酵饲料品质与饲喂效果的稳定性。同时,可应用区块链技术全程记录原料来源、发酵流程及饲喂数据,实现全链条透明化管理,提升消费者对发酵饲料产品的信任度。陈玥婧基于区域链技术,构建了生猪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数据追溯,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上一篇:常见的饲料原料掺假方式及鉴别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