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2 点击: 次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作者:江青艳 - 小 + 大
问题2:寡糖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的机制是什么?寡糖是否被有益菌分解为单糖,还是寡糖直接与菌体表面结合?被寡糖抑制的有害菌类,其表面的结合位点都相同吗?哪一种寡糖的几聚糖能与该位点结合? 2.6 小肽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发现肠道上皮存在小肽转运载体后,肽被小肠直接吸收的观点在学术界已得到广泛认可,小肽产品随之进入饲料市场。在养殖业中使用的肽类产品主要来源于动植物蛋白质的水解。目前认为,蛋白质在胃肠道被消化分解后,以2、3肽的形式被吸收的比例大大超过以往的预期,表明肽具有很强的吸收优势。大量研究表明,生物活性肽在体内发挥极其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如促进动物采食、促进生长发育、调节免疫机能、调节机体代谢、抗菌、抗病毒作用等。 对肽类产品值得探讨的问题有: (1)对小肽概念的争议,例如小肽、寡肽与多肽究竟以多少氨基酸残基为准?其次,如何界定结构肽与功能肽?其实,小肽和寡肽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也很难以氨基酸残基的数量去界定。尽管肽可以被解离为氨基酸而具有营养作用(结构肽),但对小肽产品应该突出其特殊的生物活性和调节作用(功能肽)。 (2)小肽的吸收问题。目前在肠道发现的肽的转运载体(PepT)主要转运的底物是2肽与3肽,更长的肽被直接吸收的证据尚不充分,是否存在其他的吸收途径还值得研究。 (3)与许多新的功能性添加剂产品一样,肽产品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易导致用户产生疑惑。现有些复合肽产品中,有必要明确其主体成分与含量。 (4)如何更全面地理解小肽产品的功效?例如,有些活性肽(如免疫调节肽)可能不是通过吸收入血来发挥作用的,而是作用于肠道黏膜细胞,在肠道局部即发挥作用?另外,小肽及水解蛋白类产品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活性物质?例如,发酵豆粕中不仅含有小肽,可能还含有其他因发酵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上述问题有待用科学试验来解答。 2.7 氨基酸 在这里对氨基酸添加剂讨论两个问题:即非必需氨基酸的添加问题和对功能性氨基酸的认识问题。传统的营养学认为,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动物体内合成。因此,长期以来,蛋白质营养的焦点是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一直被忽视。新的研究表明(Wu,2010),内源性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不能满足动物最大化合成蛋白质和实现最佳饲料转化率的需求,因而提出:非必需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最大化的限制因素。为此,在日粮中添加非必需氨基酸是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有研究表明,在仔猪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可以防止早期断奶仔猪空肠萎缩、促进仔猪的生长;日粮中添加脯氨酸也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可以提高产仔数,仔猪日粮中添加脯氨酸可以促进仔猪的生长。 许多新的研究发现,氨基酸除合成蛋白质外,还具有其他的功能。例如,精氨酸、谷氨酰胺、色氨酸、脯氨酸、鸟氨酸、瓜氨酸、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对胚胎发育、动物生长、蛋白质周转、中间代谢、肠道功能、免疫功能等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对功能性氨基酸的深入研究也是当前营养学科的热点之一。 3、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发 关于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研发,我认为值得重点关注以下几种类型的产品: (1) 微生态制剂:在产品研发上要注重优良菌种的筛选和改造,在使用上要重视不同菌种的组合效应。 (2) 新型诱食剂:在现有以口腔诱食为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兼顾口腔、肠道和中枢三个靶点,重点是揭示畜禽及水产动物的味觉偏好、抑制肠道饱感信号、刺激中枢采食信号,在此基础上实现诱食剂产品的升级。 |
上一篇: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饲企经营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