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饲料业篇 > 文章

饲料添加剂产业发展思考

时间:2025-11-12    点击: 次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作者:江青艳 - 小 + 大

有关酶制剂的学术问题与应用问题:

问题1:饲用酶制剂的分类——外源消化酶与非消化酶?

我从几篇已发表的文章中看到一个有关酶制剂分类的说法,文章提出“将饲用酶制剂分为外源消化酶与非消化酶,其中外源消化酶是指动物自身能够分泌,但大部分来源于微生物和植物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非消化酶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分泌到消化道内的酶,主要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植酸酶和果胶酶等。”其本意是用于区别某种酶是否能由动物胃肠道所分泌。但是,我个人认为“非消化酶”的提法值得商榷,因为迄今加入饲料的各种酶都是起消化作用的,都是消化酶。其次,即使像纤维素酶这些动物肠道细胞自身不能分泌的酶,也可由肠道微生物分泌。并不是饲料中不加这些酶,肠道就不存在这些酶。实际上,肠道微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酶,这是单胃动物能够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主要原因。饲料中加酶的观点恰恰是基于“肠道内的酶含量不足”这一认识而提出的,有不足,才需要添加,但不能为了片面夸大外源酶的作用而忽略肠道微生物分泌的酶。

问题2:酶制剂能替代抗生素吗?

关于“酶制剂替代抗生素”的说法我看到过多次,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有人提过。对此也存在疑义。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但迄今在饲料中添加的各种酶都是起消化分解作用的。这两类添加剂属于功能完全不同的两大类型,不能互相替代。

关于酶制剂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例如,每一种酶的添加都有必要吗?实际上,添加酶制剂最根本的依据是胃肠道某种酶不足,具体到某种动物、某一生理阶段、某种日粮类型的条件下是否需要添加某种酶,都需要科学合理的依据,不能随意添加,否则不仅效果不佳或不稳定,而且会带来资源的浪费。由此问题还可以引申出更加复杂的一些问题:外源酶在动物消化道内的酶解效果如何?

复合酶制剂的配比依据是否科学、合理?酶制剂产品对饲料高温制粒的稳定性如何?对胃蛋白酶的稳定性如何?制粒后其活性损失多少?实验室检测的酶活与进入动物肠道后的酶活差异有多大?等等,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是进一步优化酶制剂产品及其使用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总之,对酶制剂的功能和产品使用的研究还需要精细化和科学化,对如何优化酶制剂产品及其使用效果,我提出以下建议:

(1) 酶制剂生产企业要重视优良产酶菌种的培育和改造,优化生产工艺,要舍得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不能仅依赖“拿来主义”,要从源头上提高产品的质量,从技术上形成竞争优势,培育企业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酶制剂的销售企业要提高产品的技术服务能力,针对不同的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饲料原料的组合,提供科学的试验数据,为用户合理使用酶制剂提供指导,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和稳定性。

2.3 有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机体重要的必需营养素。微量元素添加剂经历了无机盐、简单有机物、氨基酸螯合物等不同发展阶段。无机盐添加剂的优点是价格便宜,主要缺点是:

(1)某些金属离子进入肠道后,可能与其他物质(如植酸、草酸 形成不溶性盐而难以吸收。

(2)有些无机盐对维生素E、C的活性有不利影响。

(3)生物学效价较低。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则克服了无机盐添加剂的上述缺点,但价格较高。

美国饲料管理协会(AAFCO)提出,有机微量元素可分为4种:氨基酸金属复合物(Metal Amino Acid Complex)、氨基酸金属整合物 Metal Amino Acid Chelate)、多糖金属络合物Metal Polysaccharide Camplex》、蛋白质金属螯合物(Metal Proteinate)。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机微量元素有甘氨酸鳌合物、蛋氨酸螯合物、赖氨酸螯合物、酵母微量元素等。

有机微量元素的学术问题和使用问题:

问题 1: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在动物胃肠道的分子状态如何?稳定性如何?

上一篇: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饲企经营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