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9 点击: 次 来源:大华农 作者:游新发 - 小 + 大
4、方案禁用情况 高致病性蓝耳病毒猪场、爆发场禁用此方案,避免毒株扩散或毒力返强。 5、血清驯化配套管理措施 驯化时机:50kg左右的后备母猪(种源单一、批次化)进场隔离3周后进行,即在120-130日龄(体重65公斤左右)开始。 环境控制:隔离舍需独立设置,与生产线猪舍保持至少3000米距离,工具专用并严格消毒如引种前7天使用1:200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全面消毒,进出车辆经火碱池(2:100)消毒,人员淋浴更衣。 效果监测:血清接种后21天定期采集口腔液或血清,通过ELISA检测抗体水平,评估驯化成功率。 三、血清驯化成功标志与入群时机 1、临床观察:血清肌注后3~5天可能出现短暂轻度发热、厌食等症状,严重症状提示病毒剂量过高或猪群健康不佳,死淘率可能在3~8%承受范围内。 2、实验室检测:驯化后3周开始检测血清抗体(ELISA),要求抗体阳性率100%;每2周检测病毒血症(PCR),驯化结束前(驯化期为8周)需>90%个体转为阴性;口腔液PCR辅助评估群体排毒状态(CT值>38为达标)。 3、入群标准与时机 核心标准:临床症状稳定,抗体S/P值<2.5且变异系数<30%,病毒血症转阴率>90%,口腔液PCR阴性(CT值>38为达标)。 入群时机:病毒血症清除后需经过4~6周“巩固期”,即进入猪场专门的后备舍饲养巩固,确保免疫系统完全稳定,再进行混群或配种。 四、PRRSV血清驯化成功案例与实践效果 2024年8月份广东某商品化种猪场采用本场血清肌注驯化方式结合中化药方案,到2025年1~5月份实现了死亡率降低和生产成绩的提升,为血清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1、案例背景 猪场生产情况,种母猪存栏5000多头,2条线,2500余头/线,周批次生产,600多头/批后备母猪,3批/年(3、6、9月份引种),年更新率36%,采用病猪混群感染(每天1~2小时,持续2周),初始死亡率8%,主要死亡原因是蓝耳病引发呼吸道疾病所致。 2、血清驯化方案 经实验室病毒测序为类NADC-30毒株,非强毒株,每头肌注血清2ml/头(104病毒粒子/ml),1次即可。驯化前1周,饲料中添加50%泰万菌素400g/t+10%复方阿莫西林1kg/t+大华农热毒清或扶正解毒散3kg/t,持续2周;注射长效头孢菌素10ml/头,1次即可;驯化启动后,场内执行2次大华农蓝清威免疫(两次之间间隔21天)。 3、两种驯化方式效果对比 4、经济优势 虽然血清驯化成本高于病猪感染法,配合中化药方案干预后,综合效益远高于混群感染。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