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市场 > 预测分析 > 文章

双节后蛋价跌跌不休,春节前行情还能“硬”起来吗?

时间:2025-10-08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这种现象背后体现了经济学中的 “合成谬误” 原理。从单个养殖户角度,为弥补亏损扩大产能看似是理性选择。但当所有养殖户都采取相同行动时,在整体市场层面却演变为非理性的供应过剩。这类似于在一个公共资源有限的系统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若缺乏整体协调,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衡和效率下降。在鸡蛋市场中,这种个体理性行为在集体层面引发了市场混乱和价格下跌。

据专业测算,若所有养殖场能按正常节奏淘汰老鸡,春节前鸡蛋供应将减少 10%,市场鸡蛋供需可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价格有望维持在 3.5 元 / 斤的合理区间。但现实是,当前超量供应迫使市场通过价格下跌倒逼产能去化,形成 “越盼涨越跌” 的恶性循环。养殖户陷入两难境地,越试图扩大产能盈利,市场价格越低,亏损越严重。

三、春节前蛋价难突破 “3.3 元天花板”,养殖户需理性应对

(一)短期缺乏涨价动力,均价或维持低位震荡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双节过后直至春节,市场既无重大节日刺激消费,又逢南方腌制品加工收尾阶段,鸡蛋需求进入传统淡季。而供应端,11 - 12 月仍有大量春季补栏的蛋鸡进入产蛋期,预计存栏量将增至 14 亿只峰值,短期内供应压力难以缓解。参考历史数据,在无突发疫情或极端天气情况下,春节前鸡蛋均价大概率在 3.2 - 3.3 元 / 斤区间波动,较 2024 年同期下跌 15%,创近三年春节前价格新低。

(二)长期产能去化启动,2026 年或迎转机

尽管当前蛋价处于低迷状态,但已出现积极信号:部分亏损严重的中小散户开始淘汰老鸡,10 月下旬全国老鸡出栏量环比增加 20%,淘汰鸡价格跌至 5.5 元 / 斤,加速了产能去化进程。同时,饲料成本持续下行,玉米、豆粕价格较上半年下跌 8%,缓解了养殖场现金流压力,为平稳度过低价周期提供支撑。业内专家指出,若 2025 年 12 月底存栏量降至 13 亿只以下,2026 年春季蛋价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

(三)养殖户需摒弃 “赌市” 心态,强化风险管控

面对当前行情,养殖场应采取 “降存栏、提效率、拓渠道” 策略:及时淘汰高龄低产蛋鸡,将存栏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升防疫水平提高单产效率;积极对接商超、食品加工企业等稳定渠道,减少对批发市场的依赖。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低价期是储备鸡蛋的适宜时机,可适当购买冷藏保鲜蛋,但需注意甄别新鲜度,避免囤积过期变质产品。

结语:蛋价波动折射产业转型之痛

2025 年秋冬季蛋价低迷,不仅是供需失衡的短期表现,更是我国蛋鸡产业从 “散户为主” 向 “规模化、标准化” 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性困境。当 “靠天吃饭”“跟风扩产” 的传统模式难以持续,养殖户唯有接纳数据化监测、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思维,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立足。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价格下跌是民生利好,但从长远看,一个健康稳定的蛋鸡产业,才是 “菜篮子” 安全的坚实保障。

上一篇:新作玉米上量在即 节后走势如何?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