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5 点击: 次 来源: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作者:李斌 钟志君等 - 小 + 大
新希望集团在构建原料配方数据库的基础上,创新性使用杂粕组合、非豆粕类蛋白原料组合,根据不同饲料原料加工特性和设备参数进行了工艺优化,提高饲料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豆粕的用量降低了3%以上,豆粕减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加强减量技术研发,推广替代成效显著 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此次调研中可以看到四川饲料领域的“政、产、学、研、用”密切配合,围绕豆粕减量替代这一核心目标,以饲料粮减量替代工作专班为引领,组织开展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形成多方协同推广格局,让创新成果适时转化,推动四川省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有序前行。 1、研发豆粕减量新技术,创新替代途径 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与猪营养、禽营养和饲料3个团队进行交流,各团队围绕低蛋白、抗病营养和现代生物技术,在肉猪、种猪、肉鸭、蛋鸡等领域进行了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研究。 抗病营养技术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研究不同营养素的含量及不同组合,消减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产生的影响。二是从营养与疾病的角度,通过营养调控来增强动物抵抗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通过抗病营养技术的推广运用,使得畜禽的健康状况更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更高,从而达到降低料肉比、减少饲料消耗和减量替代的目的。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推进秸秆等农副产物以及酒糟、酱糟、果渣等食品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利用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针对不同的发酵底物,在菌种筛选、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质量检测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发酵降低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增加发酵产物菌体蛋白,不仅可以降低豆粕使用量,而且生产的生物饲料适口性更好、品质更高。 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加强液态饲喂技术研发。液态料饲喂技术在扩大饲料原料来源、充分利用杂粮杂粕、非常规饲料原料发酵产物、降低饲料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液态饲喂可增加饲料适口性,有利于动物采食、消化和吸收,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提高育肥猪的饲料利用率和生长性能;还能有效减少圈舍空气中的粉尘量,减少猪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德康集团在合作的生猪养殖场试点示范了液态饲喂技术,与常规的干料饲喂相比,2023年在3个场6批次的液态饲喂试验中成活率提高了2%~4%、料重比降低了0.1~0.2。 2、减量替代制度化,推广成效显著 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开展以来,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组织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和技术培训,推介减量替代成功模式和典型案例,推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运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工作专班,针对大中小型饲料企业和养殖场,加快技术方案的研究和比较,探索建立多元化饲料配方结构,引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场运用科学有效的减量替代技术,切实降低玉米、豆粕使用量。 新希望集团编写《发酵饲料技术指导手册》,从商品菌种的选择、发酵过程控制、质量检测等对各分公司的发酵工艺进行规范,并于2019年开始向各分公司使用发酵产品提出每年增量考核,要求每年发酵产品的使用量较上一年度上涨10%。2023年新希望集团106家分公司将生物发酵线整合至饲料生产工段,年生产和使用发酵原料超过20万吨,生物环保饲料销量超过450万吨。据统计,2019—2022年新希望集团平均每年降低豆粕使用量1.9%,成效明显。 铁骑力士强化生物发酵饲料和原料营养价值评价,不定期组织新原料应用价值测评结果及应用方案分享,定期组织优秀应用案例分享,促进优秀的替代案例在全集团推广应用。从管理上建立了以减量替代为中心的绩效激励和拉通考评机制,年初确立玉米豆粕标准配方模型,根据季度减量替代成效,按比例对技术进行激励,调动了各分公司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积极性。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