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警预报 > 文章

2024年全国主要动物疫病的流行及防控策略

时间:2025-02-08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5.2 防控措施实施情况
  在免疫密度方面,各地积极落实国家强制免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为例,在某省的家禽养殖大县,通过加强宣传和组织实施,家禽的免疫密度达到了 98% 以上。当地政府组织兽医人员深入养殖场户,挨家挨户进行疫苗接种,确保每只家禽都能得到有效免疫。在口蹄疫免疫中,某大型养牛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牛群进行定期免疫,免疫密度达到 100%,有效降低了口蹄疫的发生风险。
  疫情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频率也有所提高。在非洲猪瘟监测中,各地不仅对养殖场进行监测,还加强了对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的监测。某地区每周对生猪交易市场进行一次采样检测,每月对屠宰场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疫情隐患。在禽流感监测中,对候鸟栖息地周边的家禽养殖场进行重点监测,增加监测频率,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消毒灭源工作在养殖场和重点场所得到了有效落实。某规模化养猪场每天对猪舍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每周对养殖设备进行一次深度消毒,有效减少了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在畜禽交易市场,每天在交易结束后,对摊位、地面等进行消毒,定期对交易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保障了市场的卫生安全。
  在动物检疫方面,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有序开展。某县的动物检疫站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对出栏的畜禽进行产地检疫,检疫率达到 100%。在屠宰场,检疫人员对每一头待宰畜禽进行严格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确保上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旦发现染疫畜禽,立即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5.3 防控效果评估
  通过实施一系列防控措施,2024 年动物疫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方面,通过强制免疫和严格的监测,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在某省的家禽养殖区,通过加强免疫和监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病数明显下降,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发病数减少了 30% 。在非洲猪瘟防控中,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防止了疫情的扩散。某地区在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后,立即采取封锁、扑杀、消毒等措施,在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未造成疫情的大面积传播。
  防控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对动物疫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在一些农村地区,部分散养户不按照规定进行疫苗接种,对养殖环境的消毒也不重视,增加了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基层防疫力量薄弱,防疫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满足防控工作的需求。在一些偏远地区,基层防疫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动物疫病的诊断和防控能力有限,影响了防控工作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改进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和责任感。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养殖户普及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动物疫病的危害和防疫的重要性。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加大对防疫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基层防疫人员的数量,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基层防疫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案例分析
  6.1 典型地区动物疫病防控案例
  6.1.1 案例背景介绍
  华亭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产区,拥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和悠久的养殖历史。当地以平凉红牛、生猪、家禽等养殖为主,养殖规模较大,其中平凉红牛存栏量达 10 万余头,生猪存栏量 20 万余头,家禽存栏量 50 万余羽。养殖模式呈现多元化,既有规模化养殖场,也有众多散养户。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管理模式,养殖环境相对较好,防疫措施较为完善;散养户则分布广泛,养殖规模较小,养殖环境和防疫条件参差不齐。

上一篇:警惕!H5N1禽流感,下一场大流行的前奏?

下一篇:2025年1月份禽病流行情况与2月份预警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