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4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梁辉煌 - 小 + 大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高死亡率等特点,易感猪群病死率高达100%。鉴于该病的严重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传入中国后,中国养猪业备受打击,截至2018年11月,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该病迅速蔓延至14个省(市,自治区),几乎牵涉了半个中国,累计暴发疫情58起,扑杀生猪50万头,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非洲猪瘟导致生猪养殖场停产停业,猪肉产品供需平衡失调,猪肉价格涨跌幅度大,给人员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报道,2018年年末我国生猪存栏42 817万头,相对2017年的44 159万头同比下降3.04%;而2019年年末生猪存栏31 041万头,较2018年同比下降27.50%。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防控经验,非洲猪瘟防控和根除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需要有底线思维和长期谋划。 公猪站是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养猪业良种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公猪站承担着对内及对外供精任务,公猪站生产的精液可覆盖庞大的母猪群体,因此,公猪站的生物安全对整个生猪链条尤其是接收公猪精液的母猪场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某些垂直传播的疾病可通过公猪精液直接或间接地在母猪群传播,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公猪站开展非洲猪瘟病毒常态化监测的重要性。 1 引种监测 公猪站主要对外输出猪精产品,而引种猪群健康是确保后续能够提供健康精液的前提条件,因此需要对引种后备公猪进行必要的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保证引种后备公猪不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他能够垂直传播的病原。相关研究表明扁桃体作为非洲猪瘟经口感染时最先进行病毒复制的场所,而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和圆环病毒等都可在扁桃体中检出,因此引种前采集扁桃体对于病原监测十分必要。为保证引种公猪安全,引种前需要对每头公猪采集血样及扁桃体,监测病原和抗体,确保所有引种猪只病原抗体检测均合格。 2 隔离监测 在防范非洲猪瘟疫情的措施中,引种之后的隔离监测对于猪场整体的生物安全尤其重要。相关研究表明,病毒在猪体内感染分布以各组织器官、排泄物、分泌物与体液为主,其中分布最多的是肾脏、脾脏和淋巴结,潜伏期最长可达21 d。因此,为确保引种猪只不影响场内原有猪群的安全,后备公猪引种回场后需要放置于后备隔离舍进行单独隔离饲养。隔离期间需要做到物品只进不出,同时加强环境消毒频次,隔离期间猪群进行至少4次采样监测,隔离时间最少45 d且隔离期间采样监测无异常方可解除隔离。 3 猪群常规监测 3.1 异常猪只每日监测 日常生产中的监测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检出尤为重要,特别是异常公猪的采样送检。许光勇等通过对临床采集的包括环境样品、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静脉血和尾根血等6个种类900份样品通过定量PCR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发现不同样品类型对于监测非洲猪瘟发生时期也不同,感染早期建议采集咽拭子,感染中期建议采集尾根血,感染后期建议采集环境样品。因此,公猪站为了能更早地检测猪群是否感染非洲猪瘟病毒,需要每d对表现异常的公猪如减料不食、发烧、体表发红、斑点等进行咽拭子和尾根血拭子采样送检,确保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2 生产公猪精液每日监测 非洲猪瘟病毒能从被感染猪的血液、组织液、内脏,以及其他排泄物或分泌物包括唾液、尿液、精液和泪液中检测到,表明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精液进行传播。公猪站作为一个对外输出优良基因的场所,需要确保对外输出精液的绝对安全。本着对自身和购精客户负责的原则,有必要每d对所有采精公猪的精液进行非洲猪瘟病原检测,确保客户接收的猪精都没有非洲猪瘟病毒。而这种每d对猪精的监测随着一个完整的采精周期下来,基本可以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对整个生产公猪猪群完成一轮筛查,保障猪群健康和精液安全供给。 |
上一篇:2023年猪场临床疫病检测与分析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