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9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赵伟玲 - 小 + 大
3.1.3 调节储存 猪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中,调节储存技术是确保后续处理平稳运行的关键步骤。通过设置调节储存池,可以对固液分离后的液态粪便进行均质化和缓冲,确保后续处理系统接收到的粪污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量和浓度。调节储存池的设计容量通常基于日处理量的1.5~2倍,以应对日变化和冲击负荷。例如,对于日处理量为30 t的养猪场,调节储存池的设计容量应为45~60 m3。 在储存池中,通过搅拌设备维持污水的均匀性,避免沉积和浮渣的形成。此外,调节储存池还可起到初步调节pH和温度的作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整个粪污处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也为粪污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回用奠定了基础。 3.2 生物治理技术 猪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中,生物治理是实现粪污资源化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生物治理过程中,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调节储存池中的粪污,这一过程在厌氧消化池中进行,维持在35~55℃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能够在20~30 d内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沼气中甲烷含量达到60%~70%,每m3粪污可产生20~30 m3沼气。随后消化液进入后续的好氧处理环节,如SBR(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进一步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此阶段,通过控制好氧反应时间、溶解氧浓度(通常维持在2~4 mg/L)和污泥时间(15~20 d),以确保微生物充分吸收和转化粪污中的污染物。最终,处理后的水达到农田灌溉或者排放标准,而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绿色能源循环使用,消化后的残余物则可转化为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实现了粪污的高效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3.3 化学治理技术 猪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在化学治理方面主要采用化学沉淀和中和反应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调整pH。实际操作中,粪污先经过固液分离,将固态粪便和液态尿液分开。对于液态部分,加入特定剂量的絮凝剂(如硫酸铝或聚丙烯酰胺),剂量根据粪污的浓度和性质调整,一般为每m3污水添加1~3 g,以促进悬浮固体的凝聚沉淀。接着采用石灰或者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根据进水的pH值和碱度,按照每m3污水添加100~200 g比例进行中和,确保最终出水pH稳定在6.5~8.5之间,符合排放标准。此外,部分重金属离子和磷可以通过加入硫酸铝或氯化铁等化学药剂实现沉淀去除。通过这些化学处理步骤,粪污中的悬浮物、重金属以及部分营养盐被有效去除,从而减少对水体的污染负荷,实现污水的初步净化和稳定,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打下基础。 4 粪污资源化利用 猪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中,粪污资源化利用环节确保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厌氧消化、固液分离和有机肥料生产实现。具体实践中,粪污首先通过厌氧消化反应器进行处理,其中每m3粪污能产生约25 m3沼气,沼气含60%~70%的甲烷,直接作为能源使用。随后,消化后的粪污经过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态物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料,经过堆肥发酵处理,堆肥过程控制在温度55℃以上持续15 d以达到无害化,再经过翻堆和成熟过程约持续45 d,确保有机物充分分解,同时减少病原体和杂草种子。最终通过一系列处理步骤,粪污转化为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肥料,其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符合农作物的需求,不仅减轻了粪污对环境的污染负荷,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输入产出比,实现了粪污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5 结论 养猪场粪污治理技术通过物理预处理去除固体杂质,化学处理深化净化,生物处理转化为能源,并通过资源化利用转变废物为肥料和能源,实现环境负荷减轻与农业可持续性增强。这一闭环处理系统有效整合环保与经济效益,代表现代畜禽养殖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型的关键步骤。 |
上一篇:猪育肥舍12天洗消方案
下一篇:楼房猪场智能环境控制技术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