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点击: 次 来源:兽医资讯 作者:佚名 - 小 + 大
5月2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网站刊登了“在猪中检测到高致死性基因型I和II重组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 研究称,哈兽研研究团队在江苏、河南和内蒙采集的猪样本中分离出3株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型和基因II型的重组体。新重组病毒中有来自高毒力基因II型病毒的10个不连续片段,其中包含一些决定毒力的基因。 为了研究其致病性和传播性,研究团队使用江苏分离株开展了攻毒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JS/LG/21在猪中是高度致死和可传播的。 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来自基因型II ASFV的减毒活疫苗对重组病毒的攻击没有保护作用。这些自然发生的I型和II型ASFVs重组体有可能对全球养猪业构成挑战。 非洲猪瘟目前总共发现有24个基因型,非洲大陆以外仅发现两个基因型——基因I型和II型,两个基因型都是从非洲大陆流出。目前在欧亚大陆广泛流行的是基因II型。基因I型则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非洲流出,后被扑灭。 2021年1月份,哈兽研报告在国内田间发现了基因I型弱毒株,经测序其基因序列与NH/P68(葡萄牙1968)毒株高度同源。 那么非洲猪瘟基因I型和II型毒株都在中国的猪群中进行传播,两者是否会发生跨基因组的重组呢? 在哈兽研的非瘟病毒流行病学监测过程中,研究团队从江苏、河南和内蒙发现的三个特殊的分离株,根据B646L基因序列,他们将三个分离株确定为基因I型。但是这些病毒都是HAD阳性的,而此前发现的基因I型都是HAD阴性。 进一步的测序发现,这些新出现的病毒的B646L基因和EP402R基因有43.5%来自于基因I型病毒,56.5%来自于基因II型病毒,即新病毒为两种基因型病毒的重组病毒。 新重组病毒毒力传播性更强。为了研究其致病性和传播性,该团队使用江苏分离株开展了攻毒试验。他们分别用两种浓度的病毒(10^6 HAD50 和 10^4 HAD50 )用该病毒接种了6头7周龄SPF猪,并放入2头不接种猪以评估病毒传播性。 高浓度攻毒组结果:所有6头接种猪在第4天开始发烧,并在5-8天间死亡;两头接触猪在接触后的9天开始发烧,在第12天死亡。 低浓度攻毒组结果:所有6头接种猪在第4天开始发烧,在第6-15天之间死亡;2头接触猪分别在第9天和第10天开始发烧;一头在第12天死亡,另一头在第14天死亡。 这些结果表明,重组病毒JS/LG/21在猪体内具有高度的致死性和传播性。 非洲猪瘟疫苗2023年或获审上市 华泰证券指出,其通过草根调研了解到,国内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工作持续推进,技术路径以亚单位为主,处于临床申报前状态。后续需关注新兽药证书和生产文号的发放,试验效果是流程推进的关键影响因素。若生产文号顺利发放,非瘟疫苗或有望于2023年底实现生产销售。申万宏源也指出,新型非洲猪瘟疫苗2023年或获审上市,并成为行业新增大单品类。 从当前的研究结果与研发进程看,值得关注的有普莱柯与兰研所合作的亚单位疫苗、生物股份与中科院合作的亚单位疫苗以及科前生物与华中农大合作的病毒活载体疫苗。 据悉,国内非瘟疫苗的技术路径主要有灭活、亚单位、核酸疫苗。其中灭活疫苗是最早开始进行研究的,但从结果来看,大多数都没有特别强的保护作用,这跟疫病比较复杂的免疫机制可能有关。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主要是越南做的非洲猪瘟疫苗,其技术路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有效性比较不错,有比较好的保护率,但安全性不足。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因有残余的毒理,免后猪的副反应比较大,甚至有死亡的现象,结果被叫停。 目前从国内进展来看,亚单位疫苗进展比较快。关于非瘟疫苗市场空间预期,中牧专家认为,前期终端价格期望值是不低于15-20元,市场规模在200亿左右。初期上市新产品的毛利率在70%—80%。前期肯因生产成本定价会比较高,但随着技术的熟练和工艺的熟化,会逐渐下降。 非洲猪瘟弱毒苗对抗新病毒有无保护力? 用哈兽研开发的7基因缺失非洲猪瘟弱毒疫苗,在此前的实验中已经证实了其对同源毒株的保护效率和安全性,但是通过保护力测试实验证实,该疫苗对新病毒无保护力。 目前非瘟疫苗还没上市,新的重组病毒又出现,非瘟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既然疫苗对该毒株无免疫保护左右,那么现有疫苗的研制是否会根据猪场临床的需要进行调整,中小散户特别需要非瘟疫苗,因为非瘟疫苗上市,会把具有生物安全优势和无生物安全优势的生猪养殖企业降低到同一维度,对大型猪场将带来巨大市场压力和成本压力。若重组非瘟病毒大流行,而现研究的非瘟疫苗又毫无保护力,重组毒株的高致死率高传播性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加速中小散养户出局。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