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点击: 次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石宝明 - 小 + 大
在原料上不能从源头杜绝霉菌毒素的产生。脱毒剂不能完全脱毒,外源解毒剂受到体内环境的影响,内源解毒剂的解毒途径和机理尚不明确,因此通过提高肝脏本身对毒素的解毒能力来达到去除霉菌毒素的作用很有意义。霉菌毒素在体内代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物氧化,主要参与的酶为Ⅰ相代谢酶(CYP450、FMO3);第二阶段是结合作用,主要是Ⅱ相代谢酶(SULT2A1、UDTs、GSTs)参与;第三阶段是由Ⅲ相代谢酶(P-糖蛋白、OATP2、MRPs)催化的修饰和排泄。 在正常情况下,霉菌毒素可以在肝脏的Ⅰ相代谢酶和Ⅱ相代谢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而Ⅰ相代谢酶和Ⅱ相代谢酶基因表达受到孕烷受体(PXR)和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的调控。CAR和PXR两种核受体参与体内和外来毒物的代谢。但霉菌毒素侵入猪机体后,PXR和CAR介导的信号通路如何协调作用以及解毒能力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核受体PXR和CAR可以被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C)所激活。因此,深入了解猪PXR和CAR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霉菌毒素解毒中的作用,研究和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核受体→Ⅰ、Ⅱ相代谢酶和转运蛋白→ZEN解毒途径,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霉菌毒素在体内代谢的分子机制,而且为建立霉菌毒素在体内代谢的有效干预措施、强化动物自身解毒体系提供新思路和试验依据,为解决饲料霉变问题开辟一条新途径(见图1)。 娄蕾通过RT-PCR从猪肝总RNA中得到pgCAR目的片段,并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上,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gCAR;将含5个拷贝NR1的DNA结合序列和TK启动子引入pGL3中,成功构建荧光报告质粒pGL3-(NR1)5-TK,并与pRL-TK组成双荧光分析系统,成功建立了一种核受体CAR高通量筛选模型。通过高通量模型对众多活性物质进行体外筛选,发现维生素C、叶酸和谷甾醇对猪核受体CAR具有极显著的激活作用(P<0.01)。苏洋进一步通过体内试验研究验证:维生素C通过调控核受体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提高Ⅰ相代谢酶基因(CYP1A1、CYP1A2、CYP2A6)和Ⅱ相代谢酶基因(UGT1A1、UGT1A3、UGT1A6)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可缓解ZEN导致的生殖器官红肿情况,缓解ZEN对断奶仔猪肝脏的损伤(见图2)。这为通过营养调控手段缓解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思路。 4 结语 有人把霉菌毒素形容为猪场利润的“隐性杀手”,其危害是真实存在的。实际生产中不要对霉变严重的饲料存吝啬之心。在生产中通过使用防霉剂、脱霉剂和解霉剂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饲料霉变带来的危害,但是也要客观地分析利弊得失,过度防控所带来的成本也是不菲的。一个猪场如果常年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可能也得不偿失。一些学者认为,猪自身具有一定解毒能力,少量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严重。因此,他们认为更应重视原料的质量和贮存,添加防霉剂的成本不如用到购买好的原料以及改善原料的贮存条件上。因此进一步寻找既具有改善猪生长或健康状况又能干预霉菌毒素在体内的代谢来降低其毒性的活性物质,同时灵活地使用防霉剂和脱霉剂,因地制宜运用三条防线,才能在预防和控制霉菌毒素危害的战役中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略 |
上一篇:蛋鸡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策略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