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饲料业篇 > 文章

如何走好秸秆饲料化之路

时间:2022-05-29    点击: 次    来源:河北畜牧网    作者:董瑾泽 - 小 + 大

前些天,青储小麦事件被各方热议,对于畜牧行业来说,更多的则是引发了秸秆青储饲料推广与应用的思考。尤其对于牛羊养殖业来说,秸秆青储饲料是其重要的饲料来源。就在5月24日,农业农村部就发布了《养殖场青贮饲料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这足以说明当前国家对秸秆饲料化的重视程度。如果秸秆饲料化领域能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那么我们便可以更好的把秸秆变“废”为宝,让养殖户和种植户都实现增收。

需求很大 但收不上来 问题出在哪

农作物秸秆含有可观的营养元素,蛋白质含量约为1.2%-13.5%,纤维素含量在30%左右,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秸秆饲料化充分利用秸秆资源的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粮食。那么秸秆产量如何呢?当前的秸秆的世界范围内的产量为20-30亿吨/年,我国秸秆年产量超过了6亿吨,但是大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直接还田了,仅有少量用于造纸、纺织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利用方式不仅有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的风险,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那为什么不大量用于养殖业,全面推行秸秆饲料化呢?这引出了一个秸秆饲料化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是养殖企业饲料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秸秆量足却收不上来。问题出在哪呢?

首先,很多农户存在抵触心理,就拿小麦秸秆来说,现在很多收割机收割后直接将秸秆进行了秸秆还田,农户觉得这样可以一次到位解决小麦收割问题,省去了很多麻烦,所以对秸秆收贮设备(如打捆机)有抵触心理。其次,秸秆饲料化利用对秸秆质量有一定的要求,缺少从源头开始的系统管理,如施肥、药物除病除害,以及收割时机的把握等。此外,秸秆的回收效率较低,除了秸秆收储设备不足外,单靠一家一户收储,规模自然也上不去,如果碰上阴雨等天气,秸秆一旦发霉,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体系。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二耀就建议,要大力发展秸秆回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各地政府要出台相关补贴措施,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如加强“秸秆变肉换奶”示范县试点建设,探索“秸秆换肉换奶”技术模式,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很多时候政府及农业部门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在秸秆饲料化工作过程中,如在农户的教育引导、收割方式的要求、用工的协调、设备的协助等方面都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的支持。

实现“秸”尽其用 技术是关键

农作物秸秆含有可观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直接作为饲料,从营养的角度分析,其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矿物质等含量低,营养价值低;从口感角度分析,其质地坚硬、口感不好。但是如果对植物秸秆进行适当合理的加工处理,降低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改善其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物对秸秆的采食量、消化率。从而大大提高了植物秸秆的利用率。

目前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技术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物理法方面,通过粉碎、浸泡、压块、蒸煮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离纤维素、木质素的结合,更便于动物的采食和消化率的提高。化学法通过化学试剂与秸秆内分子结构相互作用,使其内部分子发生化学变化,同样也起到了提高秸秆消化率的作用,如碱处理法、氨化法、氧化剂处理等。不过这些处理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而青贮、微生物处理等生物法,不仅能破坏木质纤维素的包裹结构,如处理方法得当,还能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

生物法处理秸秆在青贮方面,在5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养殖场青贮饲料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中提到了在选择青贮饲料品种上,要优选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饲用黑麦、饲用大麦、饲用高粱等。并介绍了相关生产技术要点。如青贮玉米,其收获期为蜡熟期,在青贮方面,压实密度宜在每立方米650公斤以上,可按每吨1~3克的添加量使用乳酸菌类青贮添加剂。苜蓿则在苜蓿现蕾期至初花期收割,压实密度宜在每立方米650公斤以上,按每吨3克左右的添加量使用乳酸菌类青贮添加剂;微生物处理方面,则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木聚糖链和木质素聚合物酯链酶解,使秸秆软化,体积膨胀。拓宽了秸秆的饲喂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了饲料原料问题。尤其是微生物发酵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我们也希望在生物法应用过程中,如在筛选高产纤维素菌株、菌种的搭配使用、酶制剂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能有更多科研力量参与进来,以获得更多突破。

在未来,我们要不断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逐步搭建秸秆利用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秸秆饲料化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秸秆饲料化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将持续推进农业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秸秆饲料化之路有多远

下一篇:2021年中国猪饲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