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 作者:韩合国 - 小 + 大
1.7 多种病原共存造成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现象普遍,协同致病增多 近年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腺病毒病流行严重,更重要的是发生此种疫病时,一般同时存在几种疫病的混合、协同感染致病。山东禽体系研究团队对48份FAdV-4阳性的病料进行NDV、H9-AIV、IBV、IBDV、ILTV、CAV、REV、ALV检测,结果发现:26份有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占比为54.2%)、 17份有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占比为35.4%)、5份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占比为10.4%)、3份有H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占比为6.3%)、13份同时存在禽腺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27.08%)。 1)易发生混合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伴H9禽流感、大肠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禽腺病毒病群禽腺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混合感染,临床中也发现了其他混合感染增加的情况[4]。频繁的混合感染和减毒活疫苗的广泛使用,造成野毒株之间、疫苗之间以及野毒株和疫苗株之间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断产生新血清型,新毒株产生以后,在宿主体内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变异分化。 2)尤其是免疫抑制病之间易发生混合感染。实验证明,在其他免疫抑制病毒,如马立克氏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存在的情况下对IBV进行传代,会促进IBV的演化。临床上FAdV-4 型禽腺病毒病大多存在混合感染,主要是免疫抑制病的混合感染,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后所引起的免疫抑制会促进腺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染性贫血共感染会引起高死亡率。 1.8 有效的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不足 鸡的呼肠孤病毒病引起鸡的多种疾病,在我国主要导致3种疾病:鸡呼肠孤病毒感染(病毒性关节炎、矮小综合征等)、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花肝病、鹅白点病)-鸭呼肠孤基因1型、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鸭鹅脾坏死病)-鸭呼肠孤基因2型。三者之间无论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或是从病毒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片段特征和序列同源性、抗原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尽管有疫苗可用,但病毒重组速度远远超过针对新毒株疫苗的制备,由重组的新毒株造成的免疫失败而引起疾病还是逐年增加。 1.9 疫苗使用不当 部分养殖场思想观念落后、防疫知识欠缺,没有根据自己的养殖场流行病情况建立科学的防疫程序、没有合理的选择毒力适宜的疫苗,疫苗使用不严谨,更有养殖者认为只要打疫苗就万事大吉。 2 综合防控措施 针对上述疫病流行特点和原因分析,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2.1 提高科学的饲养管理水平 要建立科学饲养管理理念,用科学认知指导养殖场的各项管理行为;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方式,发展发酵床养殖等生态环保养殖技术,逐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使用经过理论实践检验的先进饲养设备;严格实施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病发生概率。 2.2 做好种禽选择 选择优良的种禽。必须选择无垂直传播疾病、重要疫病母源抗体高且均匀并且营养全面的种禽;种蛋入孵前消毒,孵化室、出雏室消毒良好,出雏及时免疫和营养。 2.3 改善饲养环境,做好清洁消杀工作 合理的密度、通风,温差、应激和微生物及环境因子有效控制。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质量,加强卫生消毒、改善舍内环境,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避免跑冒滴漏,避免温湿差过大、创造适宜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添加抗菌药物等改善和加强对微生物、环境因子等的有效控制。 |
下一篇:世卫组织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