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警预报 > 文章

当前鸡病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

时间:2022-03-23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3 临床症状及病变
  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鸡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蓬松,采食量下降,腹泻、拉灰白色稀便,有零星死亡,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感染鸡群后往往不导致上述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容易被忽视,临床诊断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剖检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的病鸡,可见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点状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或萎缩,脾脏也出现瞬时肿大和损伤,从而形成免疫抑制。
  2.4 主要防疫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没有囊膜,可在环境或鸡舍中长时间存活,因此,对于养鸡场而言,需要做好日常的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
  此外,需做好鸡群的疫苗防疫工作,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有活苗、灭活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可供养鸡场选择:活苗分为低毒力、中等毒力疫苗,一般选择B87、NF8等中等偏弱毒力的疫苗株,分别于10~14日龄、28~32日龄免疫鸡群;灭活苗有多种,大多为联苗,以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四联灭活疫苗多见,可于7~10日龄免疫雏鸡;基因工程疫苗主要为以马立克氏病疫苗株毒为载体,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的活载体疫苗,可于鸡群1日龄免疫,防疫鸡马立克氏病的同时,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也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的出现,给本病的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当前流行毒株的交叉保护试验数据显示,传统的灭活疫苗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已不能提供良好的保护效果。因此,亟需研发对型疫苗,以达到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流行地区或鸡场更佳的防控效果。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咳嗽、发出啰音、打喷嚏等为临床特征。育雏期高发,尤其是肉鸡发病,或继发、并发其他疫病的情况下,死亡率通常较高。蛋鸡感染主要危害其生产性能,如产蛋率达不到高峰,或产蛋率降低、蛋品质下降等。本病呈世界性流行,国内发病也较为高发,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3.1 流行现状分析
  目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国内各养鸡区域以地方性流行为主,发病较为广泛,尤其在育雏期和开产前后等阶段较为多发。
  3.2 流行毒株情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号众多,在采用血清学鉴定、分类病毒时较为繁琐和低效。基因分型具有快速、准确和简便等优势,基于此,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基因分型是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类和监测的常用方法。
  根据当前的监测数据,QX基因型是当前的主要流行毒株型号,占分离毒株的70%以上;其次,GVI型、TW-I型等流行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且目前没有对应型号的疫苗可以高效防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3 临床主要表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肉/蛋雏鸡上发病症状主要以“花斑肾”、呼吸道等为主,如继发或并发其他病毒、细菌等感染,则往往造成较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肉鸡、蛋鸡育雏育成期可以形成“支气管栓塞”为主要病变的发病表现;蛋/种鸡若在育雏期发病,可能会造成鸡群开产后出现一定比例的卵泡或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异常发育、输卵管内有积液的“假母鸡”等症状,从而没有明显的产蛋高峰;蛋/种鸡若在育成后期或产蛋期感染发病,可能会造成鸡群产蛋率大幅下降,产软壳蛋、砂壳蛋或畸形蛋比例升高,蛋清变稀薄,种蛋孵化率下降等问题。
  3.4 主要防控措施
  做好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和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是防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育雏阶段,要执行严格的“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并保证充足的空舍时间,避免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差、温度和湿度等,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鸡群的刺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分为活疫苗和灭活苗两类:活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可快速起效,并达到较好的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灭活苗虽然起效慢,但作为加强免疫,可通过体液免疫途径提升活苗基础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并维持更长时间,提升对鸡群的保护。

上一篇:毛开荣:牛布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与措施

下一篇:禽流感病毒又变异,防控须用新疫苗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