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点击: 次 来源:易邦生物 作者:刘平 - 小 + 大
禽脑脊髓炎(AE)又称流行性震颤,是由小RNA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欧洲以及北美和南美都有发病记载,本病可垂直传播亦可水平传播,无论是雏鸡垂直感染导致的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及渐进性瘫痪还是产蛋鸡群水平感染引起的一过性产蛋下降均会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历史回顾 1932年美国首先报道此病,其后开始在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欧洲以及北美和南美蔓延。近年来,在伊朗、日本、巴西、韩国、希腊等国家时有发病的报道。 在我国,1980年曾有疑似禽脑脊髓炎的报道;1982年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作出了此病的诊疗报告;1983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组织学的研究和人工发病等试验,确诊了此病,进一步证实禽脑脊髓炎在我国的存在。此后,广西、江苏、福建、上海、山东、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江西、湖北等全国大多数商业化养禽地区都有此病的报道。 二、近年来的流行规律及发病特点 1、本病季节性不明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鸡、野鸡、鹌鹑、火鸡和鸽子均可感染本病,但鸡对本病最易感。 2、发病区域较为广泛,养鸡较为密集的地区均有发生。商品蛋鸡、白羽肉鸡等各品种鸡均有发病的案例。 3、各日龄均可感染,发病日龄多在0~30日龄、80~100日龄、200~300日龄三个阶段。近年来,由于未免疫,商品蛋鸡产蛋期(200~300日龄)一过性产蛋下降现象发病较多。 4、本病既可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等水平传播。其中种鸡产蛋期间感染后4周内所产的种蛋带有病毒。少部分感染的胚蛋在孵化后期死亡,大部分感染的鸡胚可以孵化出壳,但出壳的雏鸡在出壳后陆续出现典型的发病症状。随着种鸡感染后期抗体的产生,蛋传现象随之逐渐降低甚至消失。 三、发病的临床表现 1、雏鸡主要发生在4周龄以内,病鸡头颈震颤,头颈部羽毛逆立。病初精神不振,不愿走动,或走几步就蹲下来。随后出现共济失调,步态异常。病鸡受轰赶时行走动作不能控制,有时扑打翅膀,以跗关节和胫关节着地行走,但病鸡仍保持正常的饮食欲。病鸡耐过后,生长发育迟缓。有些病鸡在后期或康复后出现一侧或两侧眼球的晶状体浑浊或褪色,内有絮状物,瞳孔反射弱,眼球增大失明。 2、产蛋鸡群感染后,采食、饮水、死淘率等与正常鸡群无明显差异,只表现为产蛋率下降,蛋重变小,产蛋下降7~10天开始回升,病程大约2~3周,产蛋曲线呈“V”字形。发病期蛋壳颜色、硬度、厚度等均无异常。 3、种鸡在产蛋期感染禽脑脊髓炎病毒,用此期间的种蛋进行孵化,毛蛋率增高,孵化率降低,出壳雏鸡出现典型的脑炎症状。
头颈震颤,共济失调,头颈羽毛逆立 病鸡瘫痪
康复鸡眼晶状体颜色变浅,瞳孔扩大,失明 感染早期种蛋孵化后胚胎发育不良,孵出的 雏鸡瘫痪,站立不稳,有许多未出壳的胚蛋 |
上一篇: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形态特征(图)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