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疫情形势分析 2.1 非洲猪瘟疫情传入及传播的风险依然较大从全球情况看,非洲猪瘟疫情继续扩散,亚洲的马来西亚和不丹、南美洲的多米尼加和海地等国先后报道了非洲猪瘟疫情的首次发生。据OIE数据,2021年(截止到10月11日),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1900起家猪和4971起野猪共6871起疫情。从国内情况看,2021年共报告非洲猪瘟疫情15起,扑杀生猪超0.36万头。综合国际和国内情况,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和在国内传播的风险较大。 2.2 无害化处理场、屠宰厂、农贸市场、违规调运成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最大风险点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猪群广泛定殖、污染面较广、短时间内难以清除、疫情点状散发的基本情况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所需考虑的基本点。据有关报告显示,无害化处理场点的样品阳性率达10.1%,农贸市场的阳性率为23.9%,综合分析,无害化处理场、屠宰场和农贸市场的非洲猪瘟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成为较大风险点。从2021年报告的15起疫情情况,结合2020年报告的疫情原因综合分析,违规调运生猪仍然是疫情发生的最大风险点。 2.3 基因变异毒株、基因I型毒株的出现给非洲猪瘟的防控带来较大的困难2018年传入我国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为基因II型、血清8群。2020年,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报道了4株CD2v基因变异毒株,其中3株为基因片段缺失毒株,1株为单核苷酸突变毒株。2021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报道了1株源自湖北某地的非洲猪瘟自然变异株,该毒株的EP402R基因(CD2v)和上游相邻的EP153R基因出现部分缺失,导致血凝特性丧失。2021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报道了从山东和河南两地猪场临床发病猪样品分离的两株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SD/DY-I/21和HeN/ZZ-P1/21,两株病毒均无血吸附活性。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流行毒株仍以基因II型为主,个别省份零星检出基因I型毒株。变异毒株的出现和现地流行给非洲猪瘟病毒的生存和变异提供了优势条件,给非洲猪瘟病毒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检测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2.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多种毒株并存、高度变异与重组特性或将是近期猪场较大的风险之一1987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在北美首次暴发,并迅速传遍北美和欧洲。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2006年高致病性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在我国暴发。近年来,类NADC30新毒株在我国流行,并逐渐成为优势流行毒株。目前我国形成了以经典毒株、高致病性毒株、类NADC30及重组毒株等多种毒株并存的局面。加上PRRS具有免疫抑制和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给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乃至其他疫病的有效免疫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生物安全举措落实得当、非洲猪瘟防控做得较好的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持续检出或将成为影响猪场最大的风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