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畜间包虫病的防治

时间:2022-02-1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    作者:安晓红 - 小 + 大

摘要:畜间包虫病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多发生在哺乳动物小肠、肝脏中,主要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引起。许多研究将前者称为包虫病(hydatid disease)。在欧洲、北美以及动物医疗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中,都存在畜间包虫病,易被忽视,新药和有效治疗方法的开发进展缓慢。畜间包虫病发生的范围极广,其发病率取决于对该病的认识和检测能力,对社会经济危害巨大。本文以该寄生虫病的介绍、诊断和治疗、预防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控制提供参考。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CE,囊型)的囊体是大小不一的囊,通常很大,充满透明液体,历史上被认为是退化的腺体,囊中液体是积累的血清或黏液。1685年俄国科学家Philip Jacob Hartmann证实了其生物性,1801年德国科学家Carl Asmund Rudolphi命名为棘球绦虫(echinococcus)。我国畜间包虫病感染率惊人,1992年青海畜牧总站检查发现绵羊感染率为53.72%,牦牛感染率为54.43%,该数据与1980年基本相同。据研究,羊和牛感染包虫病后平均产肉量分别减少1.15和7.21kg,经济损失严重。有研究对2013—2016年青海甘南牧区牦牛和藏羊屠宰场进行检疫,发现该地区内牦牛和藏羊的包虫感染率分别达14.19%和12.32%,牦牛的感染率稍高,作者推测是因为牦牛的饲养周期更长。

1 包虫病的介绍

引起畜间包虫病的寄生虫在生命周期中存在双宿主,一般会感染两种哺乳动物。其中,最终宿主是寄生虫进行繁殖的宿主,一般为食肉动物或杂食动物。最终宿主的小肠中藏有绦虫,寄生虫经2~3个月后成熟,释放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完成生命周期。寄生虫生长发育但尚未性成熟阶段主要发生在中间宿主体内,一般是食草动物或杂食动物因摄入虫卵而被感染。人类作为绦虫的最终宿主或中间宿主,感染后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是死亡。

CE的最终宿主包括野狗、狼、豺等犬科动物,中间宿主包括绵羊、山羊、牛、猪、马等。利用线粒体DNA序列对CE已鉴定出10种不同的遗传类型,绵羊品系(G1)最具世界性。相比于CE,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AE,泡型)的流行病学更加复杂,主要以狐狸、郊狼、宠物狗等为最终宿主,以啮齿动物为中间宿主。为降低宠物主人的潜在感染风险,应当在流行地区对可能捕获啮齿动物的狗和猫进行定期吡喹酮治疗。不同于CE在全世界都有着较高的流行率,AE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报道较少,但在中国流行率较高,已有8个省、自治区发现,但尚不清楚是因为疫区扩大还是刚被发现。引起畜间包虫病的寄生虫除CE和AE外,如今非洲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vogeli,PE)和少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oligarthrus,UE)也有报道,共有16种棘球绦虫被报道,其中能够感染人体的有6种,包括CE、AE、PE和UE。PE的最终宿主为大型宠物犬,中间宿主为豚鼠等。UE的最终宿主为夜猫,中间宿主为豚鼠和负鼠。

2 畜间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除了剖检和对死后动物肠道内容物菌株提取检测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样品中的棘球绦虫特异性抗原的方法是常被使用的检测方法。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DNA检测,可以鉴定棘球绦虫的种类和菌株。对于中间宿主难以诊断,除DNA检测外,对特定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发展较快。超声、核磁共振、断层扫描是被广泛使用的成像技术,可以直接确定囊肿的数量、部位、大小,并能推测其生长和转移活力。

畜间包虫病的治疗,对于人类感染而言,最早对囊肿用套管穿刺,用注射器抽吸液体,并将碘酊、硫酸铜、硼酸、水杨酸、1%甲醛等注射到穿刺的囊肿中。穿刺技术经过发展,现在的新型穿刺技术(PAIR)包括以下步骤:超声引导穿刺囊肿;抽吸大部分囊肿液;注射杀寄生虫溶液(20%氯化钠溶液或95%乙醇),注射量大约相当于抽吸囊肿液的1/3;注射乙醇5min后重新抽吸,注射氯化钠则至少15min后抽吸。

外科手术是解决急性病的特殊手段,手术可能引起并发症如继发感染、急性过敏反应和复发等,以及其对于医生操作的要求,使得手术使用率有限。

上一篇:羊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和防治

下一篇: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及诊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